2023高考语文专题练习:信息类文本阅读专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5/10 21:32:1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9450字。

  2023高考语文专题练习:信息类文本阅读专练
  一、 新高考卷地区选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个政权的巩固和发展,离不开各项制度的建设,科举制度便是突出的一例。科举制度历经隋唐宋元明清诸朝,推行时间长达1300年之久,其选官功能经久而未衰,是中国古代最有效的选官制度。回顾科举制度建设的全过程,可以看到以下特点。
  科举是通过设科考试来选拔官员的制度,涉及诸多方面、诸多环节。因此,从唐代开始就注重制度建设的全面性,以确保该制度的有效实施,如对考试科目的设置、考生资格的确定、考官的选任、考场的管理、阅卷的程序、主管部门的确定等,都做了详细规定。科举制度自创建以来,不断在改进、完善之中。可以说,科举制度的建设在1300年间从未间断,即使在废除科举前,清廷为改革考试科目,还特开经济特科,以破格求才。在科举制度的建设中,历代对公平取士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过。科举制度的发展,也是其本身不断规范化的过程。唐玄宗时,科举主管部门由吏部改为礼部,标志着科举考试机构完全从官员铨选机构中脱离出来,取得相对的独立性,这是科举制度向规范化发展迈进的重要一步。历经宋元,自明代始,科举制度的发展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即各级考试的规范化,这也是科举制度成熟的标志。科举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过各种情况,如朝代更迭的动荡,王朝的对峙,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等,但它始终表现出惊人的适应性,科举制度不但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反而形成诸多适应性的特点,例如,元、清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他们在科举制度的建设上体现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摘编自李世愉、贺晓燕《从制度建设看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科举功名又称为“出身”或“科名”,是指士人通过科举考试获取的特定身份和资格。获此者,可由此走向或走上仕进之路、享受相应待遇。科举功名也就自然成为唐以后历代政权选拔人才特别是凝聚和稳定社会最为得力的工具,且这些功能随着科举功名体系的日趋完备而不断强化。
  1.【考点:筛选归纳信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清等少数民族定鼎中原后,在科举制度的建设上体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这表现了科举制度的适应性。
  B.科举的客观公正性和所有男性公民都可以报考的开放性等,持续加强了其对天下士子的吸引力。
  C.科举功名具有凝聚社会、巩固统治的功能,历代统治者都设法使所有落第士子都拥有固定功名。
  D.汉魏时期形成并长期使用的察举制,由州郡长官等考察士人“德行”,“以德取人”不看才学。
  2.【考点:筛选归纳信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将科举的主管部门由吏部改为礼部,使科举考试机构完全脱离官员铨选机构,这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成熟。
  B.明清的功名层级可以通过考试由低向高流动且制度化,体现出科举功名体系内在的必然逻辑和明显的合理性。
  C.唐代科举制开创的考试“至公”原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出身决定命运的社会痼疾,但于今而言缺少现实意义。
  D.历史上,李白、杜甫等人都不是进士出身,但凭进献颂、赋而获得授官,这说明唐代的科举制度还不够完善。
  3.【考点: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分析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建设对封建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及其历经千余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
  B.材料二重点阐述了科举功名的内涵,同时通过列举事例分析了科举功名的功能日趋完备和不断强化的具体表现。
  C.材料三认为科举制度的创建直接推动了贵族官僚政治向文官政治转变,较之于察举制,科举制在选举内容等方面有质的变化。
  D.材料一提纲挈领,总说科举制度建设的历史意义,材料二、材料三进而阐述其功能和影响,三则材料呈现层进式结构。
  4.【考点:概括信息】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建设的特点。
  5.【考点:运用材料阐述观点】孙中山认为:“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是从中国学过去的,中国的考试《科举》制度,就是世界中最古、最好的制度,”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则直言:“科举使中国被摒弃于西方伟大科学工艺发明和工业革命的门外。”请结合材料内容及你对科举制度的理解,简要说明孙中山和李光耀评价科举制度的出发点和影响。
  二、全国卷地区选做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 
  黄亚果
  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作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2000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