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练:信息类文本阅读练习
- 资源简介:
约10020字。
信息类文本阅读练习--202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练
一、新课标卷地区选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我景观是一种非真实性的自我呈现,它依托于社交媒体,带有装饰和表演特色。换言之,自我景观其实就是主我与客我的结合体。个体对自我景观进行设置,并维持主我和客我之间的互动,使得自我在社会交往中得到认可,或者说实现马斯洛需求论中的“社交需求”。
合理的“自我景观”是一种必要的社会交往过程。米德认为,“主我”与“客我”通过信息,即“有意义的象征符”这个介质进行互动,是一个社会过程。那么自我景观也就等同于在新型社会交往中借助“有意义的象征符”所实现的主客我互动。如微信尤其是其朋友圈已经成为人们新型交往的网络社会。按照戈夫曼细分的三种关键角色,表演者即发朋友圈的人,接受表演者即浏览朋友圈、进行点赞、评论的人,局外人则是将朋友圈入口锁住的人。当我们作为表演者发朋友圈时,实际上是在塑造一定的角色,通过扮演并相信自己的角色,在社会交往中获得满足感。
合理的“自我景观”是一种塑造健康自我的过程。主我是人类本体的映射,客我则是在主体融入社会之后做出的改造,二者互动共同构成整体的自我。健康的自我是由积极的主我适度改造后形成的客我,互动是塑造自我的过程。如对于表演者,如果发的朋友圈从来就没有人点过赞、评论过,甚至被人拆台、反驳,这无疑会使表演者的积极性大打折扣,不利于其塑造健康自我。对于点赞与评论的观众,他们或是出于真心喜爱表演者的形象;或是处于亲情、爱情、友情等情感圈中,借此增加互动、增进情感;或是出于“剧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表演者为迎合观众心目中的理想形象,或展示自己内心向往的理想形象,会采取一定的美化方式。如在朋友圈发图片,人像要美颜,景色要构图,美食要暖光。又如在微信“看一看”中塑造人设,若是想展示勤奋好学的人设,则多对单词打卡、深度文章点击“在看”,若是想展示文艺青年的品位,则多分享影视评论、浪漫的艺术作品等。这些均是塑造健康自我的方式。
(摘编自张薇《景观社会与新型社会交往中的自我景观》)
材料二:
随着社交媒介的兴起与渗入,时空区隔不再成为阻碍人际交往的关键要素。然而,科技在拉近我们彼此距离的同时,亦使我们的心灵渐行渐远。“群体性孤独”悄然而生,我们彼此联系得更加
1.【考点: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我景观在实现主我和客我的融合时,并不能呈现真实的自我,它带有装饰和表演特色。
B.发朋友圈的人希望借助微信这种形式来塑造某种自我角色,并获得社交活动中的满足感。
C.观众的点赞与评论会影响表演者的积极性,表演者可以呈现观众或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形象。
D.科技社会中人的关系远近不受时空距离的影响,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异化”倾向。
2.【考点:归纳并筛选信息】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新型社会交往中,个体可以通过设置自我景观来实现主我和客我之间一定程度的互动。
B.表演者通过某种美化的手段展现其健康的一面,就是为了展示自己内心向往的理想形象。
C.世界和人本身都已经被“景观化”,人们依托于媒介技术将多种社会元素生产为“景观”。
D.虚拟情境难以满足人们内在的情感需求,真实的自我被封藏于狭小区域,难以完全展现。
3.【考点:分析论点、论据】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被资本控制的大众媒体制造景观狂轰滥炸地袭向受众,受众只能被动接受信息。
B.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够很好地融合视频、图片、文字这些传统媒体的特性于一体。
C.人们利用自己精心制作的“表情包”和对方化解某些误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情。
D.在微博等社交媒体分享平台上,一些博主为了赢得流量粉丝数,进行过度表演。
4.【考点:分析筛选信息】如何合理地塑造“自我景观”?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加以简要分析。
5.【考点:分析筛选信息】请以材料二提到的“真实的自我”“理想自我”内涵为基础,简要分析这两者和材料一提到的“健康自我”之间的关系。
二、全国卷地区选做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籍装帧是一门非常独到且独有的学问艺术,中国古籍的装帧文化与中华文明的传承是密不可分的。
纵观中国古代史籍,先后经历过简策、帛书、卷轴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十余种装帧形式,而其中一门装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