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1280字。
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 8 页;答题卡 6 页。满分 150 分,考试 时间 12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 4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材料一:
工匠的出现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习近平总书记说:“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 是劳动创造的。 ”制造工具就是最初的手工艺,这使得前人迈出了人猿相揖别的关键一步。 因而手工艺劳动在起源意义上就是创造人类的劳动。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工匠是对所有手工艺人,如木匠、铁匠、铜匠等的称呼。荀子 说:“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斫削而为工匠。 ”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为农夫,长期使用斧 头等工具的人为工匠。 自古以来,任何一个从事工艺劳动的工匠,都是以其毕生精力献身于 这一工艺领域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除农业之外的各种手工艺工匠已经形成规模,称为“百 工” 。这些工匠能够“审曲面势, 以饬五材, 以辨民器” 。技艺水平的发展也标志着人类文 明的进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工艺制造大国,无数行业工匠的创造,是灿烂的中华文明 的标识。在我国的工艺文化历史上,产生过鲁班、李春、李冰、沈括这样的世界级工匠大师, 还有遍及各种工艺领域里像庖丁那样手艺出神入化的普通工匠。
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现代工艺已经从手工艺发展到机械技术工艺和智能技术工艺。 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伴随手工艺向机械技艺以及智能技艺转换,传统手工工匠似乎远离了人 们的生活,但工匠并不是消失了,而是以新的面貌出现了,即现代工业领域里的新型工匠, 机械技术工匠和智能技术工匠。我国要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制造强国,面临着从制造大国向智 造大国的升级转换,对技能的要求直接影响到工业水准和制造水准的提升,因而更需要将中 国传统文化中所深蕴的工匠文化在新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
(摘编自龚群《工匠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
材料二: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迈向新征程,扬帆再出发,急需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工匠是对所有手艺工人的称呼,他们的出现几乎和人类历史 一样久远,其劳动就是创造人类的劳动。
B.进入现代社会,传统手工工匠虽然已经远离人们的生活,但孕育了深厚的工匠文化, 我们仍需要将这样的工匠文化发扬光大。
C.工匠精神是一种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是对传统文化中 工匠文化的传承,值得大力弘扬和宣传。
D.新时代工匠精神注重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也注重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 哲学和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现代工艺已经发展到了机械 技术工艺和智能技术工艺。
B.国家急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如果能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就 能推动更多工匠竞相涌现。
C.要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并让人们感受到劳动的光荣、精神的魅力,除了创造更多的“工 匠故事” ,还要讲好“工匠故事”。
D.从赞叹工匠到推崇工匠精神,反映整个社会对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的疗治,对美好器 物和超凡品质的探寻。
3.下列事例不能用来论证材料二观点的是 (3 分)
A.百年老店同仁堂为后人留下“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堂 规,其生产的各种中成药享誉海内外。
B.奇瑞公司高级技师王学勇有个响亮的称号——“金耳朵”,无论是汽车上的底盘,还 是内饰,任何异响都逃不过他的耳朵。
C.无锡国家电网的一线技术工人何光华率领团队攻克了“高落差高压电缆线路无损施工 技术” ,解决了电缆检测的行业难题。
D.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 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
4.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我们该如何弘扬传统社会所孕育的这种工匠精神呢?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 8 题。
小爷爷的瓜田与清风明月
查干
在夏夜的瓜田里,明月亮亮地照着。瓜们,圆乎乎地躺在那里,很干净的风,吹着它们, 很享受的样子。那风,柔柔的、轻轻的,像是在摩挲。那种感觉,美,且又舒坦。
我小爷爷是瓜农,他的瓜田,在一条很野的小河边。小爷爷,是我爷爷最小的弟弟。瓜 地周遭,人迹罕至。野草,想怎么长就怎么长,长高长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