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80字。
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与练习
(一)阅读李白的《劳劳亭》,回答第1-2问题: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别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1.请准确写出本诗涉及的季节(如:晚秋、仲夏等) 。
2.“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一诗句与古代的什么习俗有关? 。
(二)阅读张籍的《秋思》,回答第3题: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本诗在抒发诗人的秋思时,不同于一般唐诗的那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情景交融的写法,而是 。
(三)阅读王安石的《孤桐》,回答第4-5题: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已,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注】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4.从诗的内容上看,这是一首 诗。
5.这首诗用什么样的抒情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答:
(四)阅读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回答第6-7题:
蜀僧抱绿绮(l),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2),余响入霜钟(3)。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注】(l)绿绮:古代著名的琴。(2)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3)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6.这首诗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在描写______ _____,从_____(正或侧)面表现音乐的高妙。
7.颈联两处使用典故,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点明自已也是通晓音律之人,“霜钟”的传说点明物候时令,此外,这两处的用典还有更深层的寓意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
(五)阅读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回答第8-10题: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