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 资源简介:
约72830字。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敦煌学已经拥有122年的历史,藏经洞文献也几乎全部公布,敦煌石窟的图像也大量数字化展示,敦煌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论普及还是提高,都做出了非常突出的成绩。然而,与成绩相伴而生的,就是敦煌学的有些研究课题已经陈旧,没有新意,甚至有不少炒冷饭、重复劳动的所谓“成果”,研究文献显得鱼龙混杂。
因此,我们应当面对学术发展的新形势,来探讨敦煌学研究能够提出什么新问题,要推进新问题的研究需要什么新的方法。我这里仅就自己所涉猎的范围,略谈几点看法。
第一,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文书资料无疑是许多没有见过的中古时期的材料,具有十分珍贵的价值。但从罗振玉以来按照传统学术方法从事敦煌学研究的学者,大多数都把敦煌文书看作拾遗、补缺的资料。因为他们关注的历史是以帝王将相为主体的政治史,以及在传统王朝体系范围之内的各项制度,所以他们利用敦煌资料主要是补充已知的历史叙事,比如用《常何墓碑》来补说玄武门之变,用唐代户籍补证均田制是否实施,等等。
然而,敦煌材料最重要的价值是它的原始性。我们现在有关中古时期的历史书写,主要是依靠传统王朝的史家整理过的著作,如正史、编年史等,即使有一些文人笔记或文章,也是着意写作的“编纂史料”。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这些“编纂史料”受到很大的质疑。这种后现代思潮不一定完全正确,但也有其道理我们要观察一个时代的历史,更好的是用原始材料。敦煌就保存了大量未经人为的造作而直接废弃的原始公私文书,可以作为我们观察历史、书写历史的原始依据。
不能否认的是,敦煌毕竟是一个边缘城镇,敦煌原始文书所涉及的内涵往往是当地的一些事件,甚至是民间的一些琐事,不能取代“编纂史料”所阐述的宏大叙事,但正是这种原始性的、边缘性的、民间性的材料,提供给我们观察一个地方社会本来面貌的最好视角。在帝王将相构成的王朝政治史之外,其实有着丰富的社会史、生活史、观念史、妇女史、医疗史等。在新的史学观念中,这些往往代表着“长时段”的历史,没有那么多战争、内斗乃至王朝更迭,而是反映历史长河中占据时间最长的“普通”史,这才是历史的真相。
因此,敦煌学者应利用敦煌提供的原始材料,利用我们多年来把握的处理原始材料的能力和方法,直接从原材料中来书写历史。我与余欣博士合作,用保存最为丰富的晚唐五代宋初时期的敦煌公私文书,以编年体的方式,直接撰写“沙州归义军朝野系年录”,就是这样一种尝试。
第二,从文献学的角度来说,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文献,或者说古书,有许多是散侠的古籍,有些甚至是此前没有见过的古人著作,因此十分珍贵。从敦煌学开始以来,一般都是用传统的观念,把敦煌写本文献放到中国传统的“四部书”系统当中,以版本学的方法,按照不同的书籍、不同的作者,分门别类,对一位作者、一部书或一类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产生了很多“补遗”之作,也有一些分类合集。这些成果当然是要给予充分肯定的,为我们利用某个人、某类书,提供了可以依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研究者可以利用敦煌资料补充已知的历史叙事,比如用《常何墓碑》来补说玄武门之变,用
唐代户籍补证均田制是否实施。
B.教煌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做出了非常突出的成绩。随之而来的,就是敦煌学的研
究已经陈旧,没有新意。
C.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传统王朝的史家整理过的著作,如正史、编年史等,这些“编纂史
料”受到了质疑。
D.教煌原始文书所涉及原始性的、边缘性的、民间性的材料,提供给我们观察一个地方社会
本来面貌的最好视角。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煌学者可以利用敦煌提供的原始材料,利用我们多年来把握的处理原始材料的能力和
方法,从原材料中来书写历史。
B.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看,敦煌学的研究从开始以来,一般都是用传统的观念,把敦煌写本文
献放到中国传统的“四部书”系统当中,以版本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C.教煌学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拥有大量的图像和文本资料,应当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进行跨学科研究,与其他学科实现共赢。
D.教煌发现的景教文献写本的真伪还没法完全确定,这说明我们对于敦煌资料的研究很多
时候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
3.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敦煌学研究,能够提出一些新问题,以及推进新问题研究的方法或
思路。
B.材料第三段运用事例,具体详细地证明了按照传统学术方法从事敦煌学研究带来的问题
与不足。
C.材料在论证敦煌学的跨学科研究时,举了其与佛教、摩尼教、景教之间的学科结合作为例证。
D.本文的论证视角清晰多样,观点鲜明,材料翔实,是一篇很好的社会科学研究文章。
4.从第三段起,作者论述了教煌学在历史学视角下的研究方向,请简要分析此部分的行文脉络。
(6分)
5.面对当前学术发展的新形势,教煌学的研究都有哪些新的角度与方法?请结合全文简要概
括。(6分)
山东省济宁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老”作为诗美概念的价值与日常语境中我们对它的联想不一致。在文学批评中,它包含着内容和风格两方面的含义。
从内容方面说,老意味着深于世故。深于世故,通常尤指经历忧患,表现在诗文中即立意妥帖,显出深谙人情世故的练达。龚贤《赠剩上人系中》诗云:“老僧待死处,古寺号承恩。无地可行脚,儌天且闭门。既知身是幼,羞问舌犹存。向午坐清寂,蒲团松树根。”黄生评:“起得老,结得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