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1(3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7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12 21:39:0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3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叙事类题材.docx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讽喻类.docx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咏史怀古题材.docx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咏史怀古题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由景及人,由眼前江山联想到历史人物,风格豪放雄迈又悲壮苍凉,江山开阔辽远,英雄功业卓著,但词人政治境遇坎坷,不免悲凉。
  B.“四十三年”与“可堪”两句,回忆四十三年前扬州一带沦陷区到处是抗金烽火,联系当前严峻的抗金形势,抒发感慨。
  C.全词勾画了词人忠于国家、渴望疆场杀敌、急于收复失地,却又屡遭排挤、恐因被弃用终将报国无门的爱国志士形象。
  D.本词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廉颇等多个历史人物的相关史事在京口发生,其题旨又切合词人渴望北伐但反对轻率冒进做法的思想。
  2.本词多处对比,请结合相关内容选择两处作简要分析。
  阅读辛弃疾的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颜老矣,尚能饭否?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3.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遇乐》的首句,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笔,喷薄而出,力沉势雄,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气魄和极其宽广的胸襟。
  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打破传统语序,满足了押韵需要,写出了作者因怀念战场而引发的悲愤之情。
  C.“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月光比作重磨的飞镜,形象地
  ……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讽喻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和周秀实田家行①
  [宋]  王庭珪
  旱田气逢六月尾,天公为叱群龙起。
  连宵作雨知丰年,老妻饱饭儿童喜。
  向来辛苦躬锄荒,剜肌不补眼下疮。
  先输官仓足兵食,余粟尚可瓶中藏。
  边头将军耀威武,捷书夜报擒龙虎②。
  便令壮士挽天河,不使腥膻污后土。
  咸池③洗日当青天,汉家自有中兴年。
  大臣鼻息如雷吼,玉帐④无忧方熟眠。
  【注】①此诗大约写于绍兴十年(1140)七月初。这年五月金兵南下,六月,攻顺昌,为刘锜军所败;攻京西,为岳飞军所败;攻淮东,为韩世忠军所败。②擒龙虎,作者自注:“近报杀退龙虎大王。”龙虎大王是金兵元帅金兀术手下的大将。③咸池,神话传说中的地名。④玉帐:征战时主将所居之军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四句主要写田家久旱逢甘雨、丰收在望的喜悦,后八句主要写渴望朝廷一鼓作气、收复失地的心情。
  B.作者在诗中特意加了“近报杀退龙虎大王”的注解,表明此次胜利非同小可,一举洗刷了靖康之变的耻辱。
  C.“腥膻”是对金人的蔑称,“污后土”指金人占据使大好河山蒙辱,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D.全诗在用韵方面,四句一转,平仄相间。转韵之处,意义也相应有转换,内容和音节有机统一,和谐自然。
  2.本诗饱含忧患意识和讽喻之意,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女
  【唐】唐彦谦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注】唐彦谦,唐末诗人。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就加紧掠夺,把征收夏税的时间提前到阴历二月。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蚕之细
  ……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叙事类题材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1.《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
  2.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畅当①
  韦应物
  闻以子弟被召从军
  寇贼起东山,英俊方未闲。
  闻君新应募,籍籍动京关。
  出身文翰场,高步不可攀。
  青袍②未及解,白羽插腰间。
  昔为琼树枝,今有风霜颜。
  秋郊细柳道③,走马一夕还。
  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
  何必事州府,坐使鬓毛斑。
  【注】①畅当,河东人,进士及第后曾任校书。②青袍,唐朝时文官八品和九品官服为青色。③细柳,指细柳营,汉代名将周亚夫驻军之地。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点明了畅当响应招募、从军报国的背景是东山有贼寇兴起;表明了畅当从军的正义性。
  B.畅当出身于文翰,文才出众,前途美好,可他却应召从军,这种选择在京城中引起了广泛议论。
  C.诗人以“琼树枝”比喻畅当曾经的美好风姿,与如今的“风霜颜”形成对比,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D.诗的后四句以议论入诗,认为与其在州府中为官,鬓发斑白、空自老去,不如为了国家,上阵杀敌。
  4.浑厚、雄壮是众多盛唐诗歌的典型特征,这首诗虽作于安史之乱之后,但前人在评价此诗时认为诗歌明显地带有“盛唐余热”,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访中洲
  [宋]姚镛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