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文言文多文本专练:《孟子》
- 资源简介:
约9950字。
文言文多文本专练--------《孟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孟子曰:“仕。《传》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公明仪曰:‘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
万章问曰:“宋,小国也。今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则如之何?”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染盛也。’汤使毫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书》曰:‘葛伯仇饷。’此之谓也。为其杀是意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复仇也。‘汤始征,自葛始’,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齐楚虽大,何畏焉?”。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效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材料二:
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王曰:“卿不同乎?”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王曰:“请问贤戚之卿。”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曰:“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节选自《孟子•万章下》)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相应标号填写在板浅上。
为其[A]杀是童子[B]而征之[C]四海之内[D]皆曰[E]非[F]富天下也[G]为匹夫[H]复仇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皇皇如也”与“人而不仁,如礼何?”(《学而》)两句中的“如”字含义不相同。
B.“齐楚恶而伐之”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浆爱》)两句中的“恶”字含义相同
C.牺牲,文中指供祭祀用的牲畜;现在则用来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D.速,指迅速、赶快,与苏洵《六因论》中“始速祸焉”的“速”词义不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霄询问古代君子是否做官,孟子不但肯定地回答,还引用《传》上的记载和公明仪的亩论加以佐证,指出士失掉官位就好比诸侯失去国家。
B.汤居住在毫地,与葛国相邻,葛伯放纵无道,不祭祀祖先,汤多次帮助他,送他牛羊,派人替他耕种,但他不但不心存感激,反而残暴无道。
C.万章担心宋国施行仁政会遭到齐楚两国厌恶甚至攻击,对此,孟子以汤征葛为例说明如果行仁政就会受到百姓拥护,完全没有必要畏惧齐楚。
D.戴盈之表示目前赋税太轻,要提高税率,征收关市藏税,等到明年就完全实行。孟子以攘鸡为喻,指出这样做不合道义,定会加速国家灭亡。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2)王勃然变乎色。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
5.孟子是怎样看待“卿”的?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