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言观行识宝钗,慎思明辨品红楼——《红楼梦》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6850字。
听言观行识宝钗 慎思明辨品红楼
一、学情分析
(一)在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初读阶段基本达成了通读全文、把握人物关系、了解小说主要情节的学习目标,但未能聚焦阅读兴趣或阅读疑惑,深入研读整本书。
(二)学生对薛宝钗的认识较为单一,喜欢薛宝钗者认为她端庄大方、体贴周到,贬低薛宝钗者认为她虚伪圆滑、心机深沉,对人物的理解较为标签化、模式化。
(三)宝黛钗的爱情悲剧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之一,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将目光聚焦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对林黛玉充满同情,而对薛宝钗的人生悲剧缺少深入思考。
基于以上学情,我设计了“听言观行识宝钗,慎思明辨品红楼——薛宝钗人物形象探析”的整本书阅读研读指导示范课,旨在通过课堂研读,引导学生理解薛宝钗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积累研读小说人物形象的经验。
二、教学目标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梳理整合文本,品味小说中众多典型人物各具特色的语言,结合小说典型人物对薛宝钗的相关评价,把握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对人物有基本的了解。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精读文本,带领学生听其言,观其行,运用思辨性思维深化理解,将薛宝钗与林黛玉进行比较对照,结合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文段,对薛宝钗形象有更全面、多元的认识。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深入研读,让学生在揣摩文本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享受,理解薛宝钗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鼓励学生在表达与交流等语言实践活动中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成果。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探究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体会曹雪芹的悲悯情怀,激发学生研读经典文本的兴趣,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难点
(一)带领学生梳理小说典型人物对薛宝钗的评价,整合小说人物的评价,形成对薛宝钗形象较为多元的认识。
(二)在薛宝钗和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对比中,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独特之处,深入探究薛宝钗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高峰,小说人物众多,却个性鲜明,各具风采。其中,薛宝钗被誉为《红楼梦》中“作者用功最深,读者也最难理解的人物”,今天,我们在听其言、观其行中识宝钗,在慎思明辨中品红楼。在研读文本中,走进薛宝钗的内心世界,理解作者塑造人物背后的良苦用心。
(二)我看宝钗
我们常说:“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学们眼中的薛宝钗是怎样的呢?请学生结合初读《红楼梦》的阅读感受,分享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主要印象。
【预设】端庄大方,豁达开朗;细心周到,善解人意;成熟稳重,平和顺从;博闻强识,才华横溢;恪守妇德,藏愚守拙;城府深沉,世故圆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