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200字。
北京大学中文系温儒敏教授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征求意见座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学语文课改的步子稳一些为好
北京大学中文系 温儒敏
我是抱着学习、倾听的目的来参加这次会议的。北大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和人教社合作,编写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也非常希望听听一线师生的意见。我自己一直在大学教书,没有教过中学,现在涉足中学语文教改,必须多向中学老师请教。今天就是个机会。下面我就课改以及新教材使用问题,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高中新课标教材原来在4个省区试用,现在又增加5个省区。前一段关于课改的批评舆论非常多,试验区也碰到许多问题。说实在的,新课标是有些理想化,碰到一些意料不及的问题,所以反对的声音很响,有一段都好像改不下去了。但这次增加试验区,表明上面的决心。课改的大方向没有错,那是多年争议和探究之后迈出的步伐,不能刚开始试验就收回来。至于步子是快了,甚至冒进了,可以实践中调整。课改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应当努力抓住。作为试验区,先走了一步,可以在改革中取得主动权,好处很多。这件事不能等待,也不能等高考也完全来一个大变动后再考虑课改,那是不现实的。课改肯定会继续推进,而且也肯定会影响并推进高考的改革。这是大趋势,所以我主张还是积极推进,当然是在既有格局和方法基础上逐步推进,不是搞天翻地覆,一切推倒重来。开始接触高中语文“新课标”,我也有看法,甚至有些怀疑。我感到这样改革是有些冒进了,主张稳一点。当时我说,“批评家已经走了12步,某些领导走了10步,我们走8步就可以了”。现在看,这样有些“保守”的想法不是没有根据的。下面是比较具体的几点意见:
一、这次课改步子较大,带有试验性。
从第一批试验区的情况看,碰到问题不少,所以第二批进入试验的学校要步子稳一些,主动一些,步子要有些调整,稳一些为好。随着课改深化,必然会出现许多原来意想不到的困难。对某些条件不那么好的地区和学校来说,这次课改的确很难跟上,甚至可能是有些冒进了,我主张还是要实事求是,正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新加入的地区学校有条件做到更清醒,步子也更稳一些,那就要研究吸取先行者的经验教训。我们编教材的也希望能有一些措施,及时总结试验中的得失经验。现在报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