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教案12
- 资源简介:
约2530字。
教学设计
一、课题名称(学习任务名称) 《望海潮》
授课时间 年月 日 课时(或上课用时 分钟) 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掌握词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反复吟读直至背诵,体会这首词的音韵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3.素质目标: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
4.思政目标: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
⒈把握词中所运用的意象,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
⒉分析词中写景的妙处,即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意象的组合展现杭州人物之盛和风光之美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四、教学策略(方法)与学法设计
讲授法、谈论法、演示法、合作探究法:结合社会背景,分析文章的意义。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PPT课件、自主练习册、课本、笔记本
六、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
布置预习作业:了解作者,了解宋词。
课中:
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导入
5分钟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们也一直徜徉于诗的园林,在“国风”粗朴而纯美的乡野民声里结识了散璞玉之辉的“诗经”,在屈原浪漫而深沉的情感激流里邂逅了纵日月之光的“离骚”。我们的心灵之谷还回荡着李白“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铿然之音、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的苍凉之叹。
今天,我们又将在这瑰丽的园子里摘取另一朵奇葩----宋词,并把我们关注的目光投向一个“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杰出词人---柳永。(板书标题)
学生展示自己课下的预习成果,分享对作者背景的了解和宋词的收集。
宋词以它独有的魅力一直都那样熠熠生辉。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北宋前期词坛的中心人物是晏殊和欧阳修,后来大政治家范仲淹又开辟了词的意境并启发了豪放派词风,慢词圣手柳永拓宽了词的篇幅并发展了宛约派词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