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1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择性必修下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6/23 9:43:1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260字。

  6.1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意象和情感等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理解现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2.理解大堰河这一人物形象,体会这一形象的意义,品味《再别康桥》的“三美”。
  3.陶冶艺术情操,激发鉴赏现代诗歌的兴趣。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艾青的生平及诗歌写作背景,积累文学常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感受大堰河人物形象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文章的情感变化,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诵读中品味人物形象,体会诗人感情。
  难点:理解描述性意象的运用及作用。
  学习提示
  艾青追求诗的散文化,把现代自由体诗推向新的历史高度;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借鉴西方诗歌形式,融入中国传统格律,进行了新诗格律化的尝试。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相互竞争,共同发展,推动了新诗的繁荣。
  《大堰河—-我的保姆》写于狱中,是诗人的成名作,是献给他心目中的母亲——中国大地上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苦的普通农妇的颂歌。诗中朴实真挚而强烈的感情,自有一种动人的力量。除了直接抒情,诗中还有许多叙述和描写,学习时注意体会其对情感抒发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感受现代自由体诗的特点,体会大堰河这一形象的意义。
  《再别康桥》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从形式上来说,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新月派“三美”的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学习时要通过反复朗诵,体会诗的节奏韵律,感受诗句的美,看看诗人的感情与诗歌的形式是如何完美融为一体的。
  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体会这两首诗艺术风格的差异,并结合相关资料,了解中国新诗不同流派的特点。
  一、导入新课
  母亲和儿女们的纽带是来自血脉,无论我们走得有多远,走的有多久,我们都会忍不住回望出发的起点,我们曾经读过不少关于描写母爱亲情的经典诗词,那是孟郊心中的三春光辉、那是杜甫梦里的香雾云鬟、那是王冕笔下的萱草花生。千百年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母亲形象的样子,从来就没有改变过。
  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今天我们又将来读一首现代诗人艾青的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来体会一下,他笔下的母爱又有怎样的特别之处。
  二、作者介绍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其诗作努力反映民族和人民的苦难和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讴歌,风格朴素雄浑。著有诗集《大堰河》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