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教学设计22
- 资源简介:
约5370字。
《蜀相》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蜀相》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第一单元 ——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和“知人论世”是鉴赏诗歌的经典方法。“以意逆志”意为读 者可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 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诗人的本意; “知人论世”强 调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作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 和为人,全面了解诗人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 相通的好朋友。
《蜀相》是杜甫于公元 760 年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写的 一首七言律诗,很多师生的解读停留在凭吊武侯、叹惋自身层 面,认为该诗在表达杜甫对诸葛亮的敬仰、歌颂之情的同时, 抒发了诗人自我叹惋仕途、感伤人生的情怀。事实上,该诗属 于“诗人论史”之作, 蕴含了诗人常有的对“崇高”和“彼岸” 的思索,包含了杜甫对人生求索、官场仕途、民本思想、非战 主张、历史英雄等的慨叹,既有风雨漂泊的辛酸,也彰显了质 疑精神和批判意识。引导学生大胆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的诗歌鉴赏方法,从象征主义的角度解读其深刻的内涵,师生 可飨曲径通幽之精神盛宴。
二、学情分析
学习个性上:喜欢独立思考,张扬自我,追求标新立异, 不满足于人云亦云。
学习方法上:关注问题,乐于探究,善于交流与合作,但 常常浅尝辄止。
学习能力上:迁移能力强,善于触类旁通,具有一定的辩 证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以颔联为突破口,探究全诗意蕴。
2. 用辩证思维深入审视、评鉴历史英雄。
3. 感受探究的乐趣,培养独立思考的治学思维。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多角度领略诗歌情怀。
教学难点:从象征主义角度解读诗作内涵。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先声夺人】
1. 教师活动。教师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引入话题:天 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 /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 不改!
——让我们走进《蜀相》, 感悟杜甫的冷峻和衷肠。(PPT 展现)
2. 学生活动。(1)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2)自由吟咏课文,边研读边思考:本诗想表达什么?
3. 教学设想。导入引用了“后世弹词之祖”、明代文学 家杨慎《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一 • 总说西江月》语段。弹词音韵 铿锵,韵味醇厚,细腻而深广。教师声情并茂的吟诵,易于激 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投入诗歌鉴赏活动中来。弹词字里行间包含了一种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官场权贵、历史英雄的评 判,这种反思中的评判为引导学生用唯物史观和人类学视野全 面、理性鉴赏诗歌奠定了学习基调。
【发展 1 •别开生面】
1. 教师活动。“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要读懂诗歌, 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解读方法。请学生列举学习诗歌的方法。教 师备课时掌握好解读该诗需用到的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