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教学设计4
- 资源简介:
约2310字。
课题名称 拟行路难(其四)
主备人 授课年级 高二
授课教师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揣摩诗歌语言,感受作者的“愁”情。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在诵读、品味过程中,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珍惜时代,把握当下。
教学重点 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教学难点 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教学工具 互动式白板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环 节 及 内 容 二 次 备 课
一、情景导入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二、环节一:知人论世
1.走近鲍照
鲍照(约415—470),字明远,祖籍上党,后迁于东海(今山东郯tán城西南)。南朝宋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 ,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其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词采华丽,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
2.相关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实行门阀制度,讲求门第出身。选拔官员并不依据才干品德,而是依据门第高下,血统贵贱。“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那还是一个充满内乱与谋杀的时代,许多文人都因而惨死,成为政治斗争下的牺牲者。
3.解题
①“行路难”,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
②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
三、环节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酌酒(zhuó) 踯躅(zhí zhú)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泻:倾,倒。
②吞声:声将发又止。
③踯躅:徘徊不前。
④断绝:停止
四、任务活动 品诗中之韵,感音乐之美
任务1:聆听诗朗诵,用“/”划分朗读节奏。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五、环节三:深度探究
1.全诗突出了一个什么字?试结合你的体验和感受对全诗的内容加以分析。
明确: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