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石钟山记》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择性必修下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0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6/23 10:16:4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040字。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石钟山记》教学设计
  一、设计依据
  关于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学习,《普通高中语文 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 标准”)指出,“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 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生 通过了解不同体裁作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 法,汲取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 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是统编教材选择性必 修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属于“科学与文化论 著研习”学习任务群 。文章主要以我国古代关于宇 宙结构模式各学说的出现时间为线索,梳理各学说 论争的经过,并对之进行科学审视和哲学思考 。作 者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中评价盖天说与浑天 说之间的旷世之争,肯定了古代天文学家对于宇宙 结构的学术贡献和科学意义。
  《石钟山记》是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学习任务群 。作为一篇理趣游记,文章通过记叙   苏轼探究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经过,提出探究事物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 。如同课后 学习提示所说,本文不只是记游,“在登山临水的 兴致之中,始终萦绕着求真辨伪的旨趣”,“全文将 情趣与理趣融为一体,由小事入,由深理出,其中 体现的质疑和求实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二、学习目标
  跨越学习任务群界限的整合教学,能使各任务 群的教学价值相互补充,使学生收获更好的学习效 果。《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石钟山记》虽传达了相 近的人文精神,但不同类属的文体和不同风格的表达有着不同的阅读体验 。本节课以“如何把握自然   科学论著与文学作品不同的表达方式及写作目的” 为基本问题,通过整合两类文体的阅读技能,指向   更通用的、可迁移的、跨越单元的学科思想方法和   核心观念,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更系统、更深   入的理解 。学习目标具体如下:
  1.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梳理《天文学上 的旷世之争》的文章脉络,把握关键概念和基本观 点,把握《石钟山记》的行文思路与主要内容,完成 两篇文章的思维导图;品析语言,把握两篇文章的 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
  2. 由篇及类,深入探究,理解自然科学论著与 文学作品不同的表达方式与写作目的。
  3. 整合阅读,阐发拓展,体会两篇文章中古人 严谨求实、重视实践的精神,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 爱和探究真理的热情。
  三、学习过程
  ( 一 )课前自读,完成学案
  1. 自主阅读《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完成学习
  任务。
  ( 1 )通读全文,边读边圈画重要概念与观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