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设计3
- 资源简介:
约4890字。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设计
课题 登快阁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把握诗人的情感。
(2)进一步熟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3)比较阅读,探究《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这两首诗在风格上的差异。
(4)熟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2.能力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韵铿锵。
(2)结合注释,疏通本诗的大意。
(3)结合写作背景知识,体会诗中所蕴涵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
会陆游看似闲散无聊举动下蕴含的壮志难酬,有志难申的幽愤。
教学重点 体会把握诗人的情感,进一步熟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把握诗人的情感,进一步熟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笔记本记笔记
一、新课导入
我们以往的古诗鉴赏学习中,大都是从“知人论世”开始的,(‘知人”是指鉴赏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信息,“论世”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去考察作品的内容。)所谓知人论世:是指在分析理解和评价诗歌的时候,必须将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与作品联系起来。
陆游的诗歌创作,深受时代的影响
“陆游生于南宋国势危机的时代,一生坚持抗金主张,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打击,但他坚持自己的恢复中原的志向,至死不忘复国大业。
陆游的诗歌,体现了人生和文学上的双重特点:人生追求方面豪壮爱国,主张北伐;文学上写下了数千首慷慨悲壮的爱国诗歌。”那么,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首诗歌,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临安春雨初霁》,走近陆游。
2.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