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教学设计5
- 资源简介:
约4920字。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
课题 拟行路难(其四)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4)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2.能力目标
(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3.情感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尽其才的大好时代,提高自身在逆境的个人修养
教学重点 (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教学难点 (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笔记本记笔记
一、新课导入
对于命运我们可以大胆地说: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
我们应该值得庆幸,我们生在了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华的大好时代,只患己之不能,不患人之不己知,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德美才秀”的人. 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我们一样幸运。
纵观历史,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有才而无望,“英雄无用武之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
历史上很多文人都感叹生不逢时,世事艰难。魏晋南北朝时期鲍照就是其中的一位,我们今天一起来欣赏他的诗歌《拟行路难 》
2.作者简介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祖籍上党,后迁于
东海(今江苏涟水附近)。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 。
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
为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
任临海王参军,在临海王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
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 “才秀人微,取湮当代”
才华埋没,壮志难酬。自然心怀不平。
3.古代书法名家
二王——指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前者为书圣。
钟王——三国魏钟繇、东晋王羲之
苏黄米蔡——宋“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颜柳——唐书家颜真卿、柳公权,书史上又有“颜筋柳骨”之称。
初唐四大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
唐草书的杰出代表“颠张醉素”--张旭和怀素
二张——指东汉张芝、唐代张旭二位善草书之书家
赵董——指元代赵孟俯,明之董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