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至》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约6080字。
课题 《客至》
学科 语文 学段 高中 年级 高二
教材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词,品味诗歌语言,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梳理诗歌的情感线索,领会诗歌的内容。
3.体会诗人在《客至》中表现出来的闲居生活之美以及 对于友人来访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梳理诗歌的情感线索,领会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品味诗歌语言,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核心素养
审美鉴赏与创造:《客至》作为一首七言律诗,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高超的诗歌艺术。通过赏析这首诗,可以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感受诗歌的美感和艺术魅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启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客至》是杜甫在成都草堂落成后所作,诗中融入了唐代社会的风俗人情和文化内涵。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了解唐代社会的文化特点,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他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人文关怀与道德情操:诗中杜甫以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待客,表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这种对客人的尊重和热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关怀精神,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教学方法和手段
诵读法:首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客至》,让他们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人的情感。诵读时,注意把握诗中的重音、停顿和语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讨论法:鼓励学生围绕诗歌的主题、意象、情感等方面展开讨论,让他们在交流中碰撞思想,深化对诗歌的理解。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诗人是如何描写客至的场景的?”“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情境模拟法:可以设定情境,让学生模拟诗人接待客人的场景,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诗人的情感和心境。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与《客至》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情境。同时,也可以通过配乐朗读、动画演示等方式,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分析诗歌,并合作完成一些学习任务。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歌或相关文献,以拓展他们的阅读视野,加深对杜甫诗歌风格和思想内涵的理解。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尝试写一首关于友情或待客之道的诗,以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
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创设
问题
情境
引入
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杜甫的《客至》,感受那份热情好客、质朴真诚的人情美。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客来客往的热闹场景,展现了诗人与客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在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跟随诗人的笔触,走进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世界,去感受那份真挚的情感和美好的生活吧!
引入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