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33
- 资源简介:
约3240字。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
课例名称 《归去来兮辞并序》
学段学科 高中语文
章节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思想和人生感悟。
难点:把握文章承载的文化观念,从中收到陶冶,汲取智慧,感受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增进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学情分析 学生高一时已经学过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对于陶渊明的诗词语言风格已经有所了解,但对于陶渊明由官场走向田园的心路历程还需在吟咏中加以体会。
教学方法 诵读法、演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流程图
知人论世
一、课前活动
激趣导入
幸福的人生都是一样的,不幸的人生却各个不同。余秋雨在做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时,辞职转向文化研究,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做辞职演说。陶渊明之于我们今天的意义,不仅仅关乎余秋雨,也关乎我们每一个人。
在那个黑暗、荒芜的时代,陶渊明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一树繁花,一树果实,各个美丽饱满,值得我们的细赏细品。文化上的他,给我们这些后来者长成大树的做了很好示范与引领。
二.授课过程
(一)知人论世
1.电子白板展示:陶渊明的一生
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时曾怀有“大志济于苍生”的志向。
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
29岁以前,居家读书。
29岁至41岁:时官时隐
第一次:出为江州祭酒,不久自行解职归家。
第二次(36岁):为荆州刺史桓玄幕僚。
桓玄是个有野心的军阀,陶渊明有所察觉,为避免卷入政治风波,又恰逢母亲去世,于是归隐。后来桓玄叛乱,刘裕平定。
第三次(40岁):先后做过镇州参军刘裕、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时间都不长。41岁那年,担任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即自免去职。(“应束带见之”“不为五斗米折腰”)
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
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