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信息类文本阅读(比较异同)学案
- 资源简介:
约9730字。
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信息类文本阅读(比较异同)
【考情分析】
信息类阅读是由多则不同材料构成的,比较材料的异同自然成了应有之义。这类题实际上还是考查信息的概括,只不过是侧重材料整体上的异同比较。而这正体现了信息类阅读中不同侧重点的材料围绕一个共同主题组合的特点。考查内容一般有比较材料的角度、重点内容及表达方式,材料的侧重点、角度的异同是题目常比较的内容。
非连续性文本命题最大的优势和特点就是对文本材料进行分析概括,比较异同,这是主观题中最常见的题型。
【考点要求】
1.在理解语言时,能准确概括观点和情感,能分析并解释观点和 材料之间的关系;能比较两个文本或材料,能在各部分信息之间建立联系,把握主要信息,分析、说明复杂信息中可能存在的多种关系;
2.在理解语言时,能从多角度、多方面获得信息,有效地筛选信 息,比较和分析其异同;
3.能从多篇文本或一组信息材料中发现新的关联,推断、整合出新的信息或解决问题的策略、程序和方法,并运用于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4.能比较多个不同作品的异同,能对同一作品的不同阐 释发表自己的观点,且内容具体,依据充分。
【方法指导】
【备考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水平质量4-2中明确提到:能比较、概括多个文本的信息,发现其内容、观点、情感、材料组织与使用等方面的异同,尝试提出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能用文本中提供的事实、观点、程序、策略和方法解决学习和生活实际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这段话就是高考信息类文本试题命制的依据。其中“能比较、概括多个文本的信息,发现其内容、观点、情感、材料组织与使用等方面的异同”就是文本比较题目的命制依据,可见,文本比较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道常规题目。
第一、文本内容要点的梳理与概括是比较的基础,这一点做不好,比较谈不上;
第二、不同点必须明确角度;
第三、答案的拟写要在文本内容要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整合,不能照抄内容要点或原文;
第四、题干中的“简要分析”“概括说明”等词语要认真领会,在答案中有所体现。
【解题建模】
——明确思路,学怎么答
比较材料不同点“3步走”
非连续性文本材料既然多则材料放在一起考查,那这些材料一定是有着共性的,也一定有着不同的地方,这也是命题者关注的重点,常考查的就是比较材料的不同点。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题干具有指示性,考生要认认真真审读题干,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明确要筛选比较哪方面的信息:
1.比较材料的内容
这类题目,在材料的对象上基本相同,都是针对某一现象或某一事件的,但材料内容的侧重点、论述的角度往往有细微的差别。解答此类题目,既需要提炼概括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还需要关注每则材料的出处。
2.比较材料的深度
就评论来说,仅就材料事实进行陈述,典型的特征是仅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材料要素;
3.比较材料的宽度
所谓材料的宽度,就是材料的涉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