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说课稿1
- 资源简介:
约2520字。
《望海潮•东南形胜》说课稿
一一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 号说课教师,任教12年。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望海潮•东南形胜》。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
《望海潮•东南形胜》是人教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课文。本单元学习各时期古典诗歌名作,重点在于“诗意的探寻”,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经典作品,积累阅读经验,增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望海潮》是柳永青年时期的成名作,重在表现杭州的富庶与繁华,有“音律婉谐,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今”之誉,在宋词发展史上具有开拓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高二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读懂诗歌,但对于理解和掌握作者描绘城市风光的手法有一定难度,需要着重讲解。因此我将聚焦诗歌的鉴赏方法,提示学生从意象的选择、意境的营造和炼字角度入手,探究诗歌艺术的运用,进而欣赏其艺术魅力。
三、教学目标
结合以上教材特点及学情分析,我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语言建构与运用:朗读并背诵诗歌,培养语感,学会用词眼来解读诗歌内容(重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点染手法,并在诗歌鉴赏中学会运用。(难点)
3、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意象与用字,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引导教学法
学法:朗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五、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为1课时,教学过程有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课程导入,二是由读入境,三是整体感知,四是深入研读,五是手法鉴赏,六是课堂总结,七是布置作业。
(一)课程导入
由《鹤林玉露》中的一句话导入本词:“此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那么究竟是一首怎样的词竟能引起一场战争呢?以这样的方式导入课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由读入境
一是学生自读,疏通生字词。
二是听示范朗诵,学习示范朗诵的节奏、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