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谈》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3640字。
第2课《风景谈》教学设计
第1 学时
课前准备
1.预习《风景谈》,感知课文内容,疏通生字词。
2.了解《风景谈》的写作背景。
一、明“风景”
活动:“风景谈”,就是“谈风景”。那么,作者谈了怎样的风景?参考“沙
漠驼铃”,为其他五幅画面各拟一个小标题。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灵活引导,明确要点。)
分解问题 1:第一幅画面“沙漠驼铃”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时间、地点、沙漠、驼队。
分解问题 2:借鉴第一幅画面的内容和标题,简要概括其他画面中所写的主
要内容。
明确:第二幅画面主要描绘了高原梯田中丛密挺立的庄稼,银色的月光,耕牛,唱着粗朴短歌的农人……第三幅画面主要描绘了生产归来的人们,他们操着七八种方言,兴奋地谈话,快乐地唱歌,爽朗地笑着,原本是美术家、音乐家和木刻家的他们,享受着劳动带给他们的乐趣。第四幅画面捕捉到一个偶然的场景:沉闷的雨天,石洞内一对年青人促膝读书,赞美了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崇高理想的革命青年。第五幅画面描绘了人们在简陋粗朴的茶社中学习和休息的图景。第六幅画面描绘了在早霞中如雕像般耸立于山峰上的小号兵和荷枪警戒的哨兵。
分解问题 3:根据概括的主要内容,初步拟写小标题。
提示:标题要体现“风景”的特点,要有诗意。
(此环节以梳理内容为主,教师可引导学生判断标题是否能体现画面的主要
内容。)
二、赏“风景”
活动:进一步赏析“风景”的内涵,修改小标题。
分解问题 1:大家所描绘的画面中既有自然风光,也有人物活动,那么,“风
景”到底指什么?课文中是否有语句点出了“风景”的内涵?
提示:关注文中的议论、抒情性语言。
明确:“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
全改观,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说明这里
的“风景”既指自然风光,也包括人的活动。
分解问题 2:赏析六幅画面,说说其中所体现的自然风光和人的活动。
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