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至》教学设计4
- 资源简介:
约4900字。
古诗词诵读《客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品味诗歌语言,反复诵读本诗,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理清诗歌的情感线索,领会诗歌的内容。
3. 背诵诗文,理解诗人在《客至》中表现出来的闲居生活之美以及对于友人来访的喜悦之情。
4. 通过对诗句的鉴赏、写作方法的探究来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素养目标
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情感。
3.理解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
背诵课文,理解诗人在《客至》中表现出来的闲居生活之美以及对于友人来访的喜悦之情。
教学方法
点拨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对比阅读法
学习提示
春水绕茅舍,但有群鸥来,这是“无人至”的意境,但也可看作客人将至的铺垫。不扫花径,因为无人来访;大开蓬门,则因今日有客。颔联呼应首联,仍然围绕“客至”两字展开。颈联笔锋一转,写客至之后的情形,描绘主人待客之简、家境之贫,对宾主脱略形迹、兴致盎然的场面则毫不着墨,纯由尾联唤取邻翁对饮暗示出来。整首诗平白如话,看似信笔写来,其实结构紧凑,章法谨严,“前半见空谷足音之喜,后半见贫家真率之趣”(清黄生《唐诗摘抄》)。诵读这首诗,要仔细体味它是如何通过富于情趣的生活细节,表现主人待客的兴味与心境的。
一、导入新课
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写友情的诗句:
①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②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③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④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论语》开篇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来访,的确是一件令人期待的事情。那么,大诗人杜甫又是如何接待客人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客至》。
二、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