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课堂教学
- 资源简介:
约2480字。
抓大放小,提高运用 ——记《过秦论》 课堂教学
教材及学情分析
《过秦论》,是一篇课内阅读文章,也是语文教材几经改革却一直保留的篇目之一。落实字词、鉴赏章法是以往的文言常规教学模式,笔者尝试阅读的方式,立足文言、文学和文章之后,有所感想。特写下来和同仁探讨,冀得到大家指正。
(课前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师:文章有几个难读的词,注释里标有拼音的我们一起读一下,同时想想它的字形,看看它注释里的意思。来,一起跟着老师读读:崤函、窥、囊、膏腴、陈轸、召滑、倪良、逡巡、亡矢遗镞、鞭笞、藩篱、黔首、俯首系颈、锋镝、劲弩、瓮牖绳枢、蹑足、铣、铩、隳、度长契大。
(学生读)
师:我们已读过了这篇文章,请问同学们,贾谊所写的这篇文章题目是什么意思?
生:指出秦的过错。
师:对。过,活用为动词,指出……的过错。论是一种文体。
那么,秦的过错是什么呢?
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师:从文章最后看到的,依据是什么?
生:“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师:哦,秦的过错居然导致国灭身亡,看来这个过错不小呵。(生笑)让我们再次读读秦亡的这个过错。哪个同学把“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翻译一下?
生1:仁义不施行并且攻守的态势不同。
师:这句的主语是仁义吗?“攻守的态势”具体指的是
生1:主语应该还是秦,“攻守的态势”指秦在攻取天下和守天下的措施。
师:非常好。那么“仁义不施”应该是
生:(秦)不施仁义。倒装句式。
师:好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贾谊如何写秦攻取天下和守天下的。心里默读文章,找文章中秦攻取天下和守天下之处。
(学生默读)
理解文本内容
生2:攻取天下体现在文章的前三段,而守天下好象是后两段(声音渐低)
师:哦,心里觉得守天下不太对了。看看文章具体内容,再想想。好,你来说说看。
生3:守天下的措施应该是第三段后半部分。“于是废先王之道……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师:好,不错。翻译一下。
生3:翻译
师:强调“于是”“愚”“兵”“铸以为金人十二”“谁何”“帝王”等文言现象。把这部分再来朗读一下。这样看来,秦守天下的措施实质就是什么政策?
生4:思想文化上的愚民政策,政治上的武力专制。
师:说得很有条理。显然没有“仁义”措施的施行。那么攻取天下呢?
生5:攻取天下只是说了六代君王的不懈努力和艰辛,好象也没有涉及到“仁义”措施。(也是声音渐低)
师:看来后半句没有信心了。(生笑)攻取天下六代秦君如何积累起强大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