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合成》ppt78(3份)
- 资源简介:
\力的合成4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3.4力的合成(课件+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3.4《力的合成》教学设计.doc
教学反思.doc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3.4力的合成(17张PPT).ppt共1个课件,1份教案,1份反思。
物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3.4力的合成
教材与学情分析
必修1第三章第四节“力的合成”,把实验探究求合力方法的过程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矢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矢量的运算方法。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力学知识基础,并在初中已经接触过沿同一直线作用的两个力的合力的方法,然而,学生刚接触矢量,对矢量的运算没有感性认识,没有生活经验借鉴,要学生马上接受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非常困难的,若能克服这个困难,对学生是一次巨大突破。教科书用简单的语言和一幅卡通图引入了合力、分力的概念及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若在此基础上先教给学生力的合成法则,再让学生在实验验证和反复运用中逐步深化对力的合成法则的理解,但对照新课程理念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这样的处理又显然不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全新的知识,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才更加真实而深刻;放慢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切身体验,也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矢量的合成法则。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本节课的探究教学采用如下教学流程:提出问题一设计方案一分组实验一引导启发猜想一实验验证一得出结论。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的“导”,淡化教师的“教”;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学习与自我构建,强化小组学习与小组交流;在师生互动、互助的氛围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合力与分力、合成等概念,体会等效思想,建立替代意识;
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及探究的方法,了解矢量合成的普遍意义;
3.能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决有关问题,分析日常问题;
方法与过程
1.参与实验探究力的合成法则的过程,体会实验归纳的方法;
2.参与实践,培养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
2.培养认真、仔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力的合成》教学反思
现就教学设计、内容、学生接受等作如下反思:
这节课在教学总体设计上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验作手段,问题为线索”的构想,采用引导探究式教法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教师不断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适时点拨,有效利用教具。在引入新课时,通过“一指断钢丝”实验引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好奇心,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兴趣。通过回归课本,让学生初步感受合力与分力的基本概念,引出合力与分力为等效替代关系,进而再通过生活中的正反实例强化合力与分力的概念以及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在解决重点上运用探究实验,避免由老师直接给出定则,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先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抓住等效思想设计探究方案探究力的合成遵循法则,问题为:1. 选择谁为研究对象?2. 怎样保证两次作用效果相同?3. 怎样记录和描述每个力?使学生活动有目标和方向,让学生明确实验有两大步:表示力和找关系。学生在寻找合力和分力关系时,教师能做好引导启发,没有把思想强加给学生,能先让学生从数据上寻找其关系,再从图形上发现其规律,关于连线也从初中几何的常规处理思路出发,适时点拨:“现在我们的问题转移到求解这三个表示力的线段的方位和大小关系上来了。这是几何问题,我们在初中研究线段间关系的时候,常用什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