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

作者:xuehaifanzhou  时间:2007/9/8 11:11:2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358
  纵观近几年河北省初中升学考试试卷,阅读题的比例占到总分值的百分之四十五左右,这就促使我们语文老师必须高度重视语文教学,并且应该打破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试着探索与当前“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应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阅读教学应该培养学生从语感学起,去形象的感受,从字里行间去体会,对作品语言进行品味、意会,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和实践性。
  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总是把字、词、句、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作为重点讲解、分析的内容,这种做法的后果是使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激情。上这样的课,学生味同嚼蜡,老师“受累不讨好”。课堂宝贵的时间就在这种“分析”中耗费掉,原本活泼的文字变成了僵化的东西,鲜活的形象黯然无色,学生无所收获,更无所谈提高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了。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应该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不是以灌输为主,应该引导学生在发现与探究中学习知识、构建知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阅读教学的重点应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为了改变以前的“少、慢、差、费”这种状态,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步探索并使用整体阅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让学生通过整体通读直接去领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概括来说,是一个“整体感知—— 重点研读——领悟主题”的学习过程。例如,在教《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1、 讨论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先通读课文,然后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于勒是怎样一个人?
  (2)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
  (3)小说的结局怎样?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4)这篇小说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实?
  通过设计“主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引发学生的课堂讨论,可以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研读”重点段落。 明确上述问题之后,接下来再精读菲利普夫妇一家在船上巧遇于勒的情节片断。通过重点研读让学生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作者的巧妙选材和构思以及本文悬念的设置。
  3、引导学生体会小说反映的主题。学生通过讨论、研读以及教师点拨和明确,已初步体会到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掌握了作者是如何一步步的把他表达出来的,从而也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对于写作方法和文章结构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叶圣陶有一段名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变通的思考习惯。所以仅仅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应加强课外作品的阅读,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引导学生去读课外书,尤其是多读文学作品,主要选择那些可陶冶情操、拓宽知识面,能提高思想觉悟、论辩思维能力以及写作水平的书来进行阅读。通过课外阅读,有了一定的积累,才会有语言的感受力,才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生活中复杂现象的理解,对微妙情感的体味。通过多读书、多练习,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同时提倡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理解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
  由于课内阅读采用整体阅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从而可以让学生们最大限度的、自由的支配这些时间,课外读物也由此走进课堂。我特意为学生每周安排1——2节自由阅读课,大大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更好的达到其阅读目的,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读书笔记本,在读书的同时适当做些笔记,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高度概括和综合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积累素材或材料,为将来的写作提供方便。例如,要求学生每读完一篇文章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心思想,并阐明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赞扬什么、批评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说明什么、描绘什么,这样可以使学生抓住精髓,可以把复杂的内容简短的表达出来。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某项内容作分析,比如分析写作的特点,包括文章开头的写作方法、结尾的写作手法、段落过度的技巧、前后呼应的技巧,详写和略写的安排、人物表情、心理语言的刻画、周围景物的描写,时间地点人物的引入方法等
  除此之外,我还组织学生定期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例如举行“读书知识竞赛”“读书心得交流”“美文推荐”,让学生每日完成一份手抄报,然后进行评优,相互交换读书笔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自从对课内阅读使用整体阅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和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堂后,发现学生的阅读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写作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学生的日记和作文不再像以前那样空洞,学生也不再为无内容可写而发愁。其日记内容变得十分丰富:有的仿写,有的写读后感,有的写评论和杂感随笔,而且还可以把摘录的名言警句,诗词等适当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写作思路,写作手法等和以前相比都有所提高。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