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高中诗歌教学中的“月意境”
作者:兰溪五中 cjldexwww 时间:2007/10/25 22:25:0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357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月意象”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月亮这一意象表现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有的有的纯洁、美好,有的孤单、凄凉,有的阔大、磅礴,有的悲惨、愁闷等等,体现出其意蕴的丰富性。月亮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们的不同情怀。在这方面,我们要学会总结和归纳,下面我就从“月意象”所营造的“月意境”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一)由月构成的纯洁、美好之境。
①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有一壶美酒,本想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是却无人作伴,要独自一人喝了,从而使得李白心情不畅。但他一举杯,望见了头上的朗朗的明月;一低头,看见了地上自己的孤单的身影,便想举杯与明月同饮。何其潇洒,何其自在。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那份纯洁真挚的感情在人世间却总难寻觅。
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这首诗写秋晚山景,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景图。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具有诗情画意,此所谓“人在画中游”,人与自然和谐的融为一体,这样的宁静、美好之境,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向往不已。
③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苏轼《赤壁赋》)
“七月既望”,诗人“泛舟”游赤壁,冰清玉洁的月亮缓缓地升上天空,那白茫茫的雾气,白茫茫的江水,再加上同样迷朦的夜空,在月亮光辉的浸染下,显得浩瀚无边,浑然一片,一幅秋江夜月美景顿时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心旷神怡。
(二)由月构成的孤单、悲凉之境 。
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用景写情, “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名句。 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 ,客情之冷落 ,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
②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对着过去的古战场,联想到周瑜的少年得志“雄姿英发”,而自己却一再受挫“早生华发”,诗人苦闷之极,却苦于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只有向“江月”一吐胸中块垒,倾诉壮志难酬的失落,与月亮同欢同乐,随月亮同起同落,一起融于无尽的宇宙。
③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 ” 见证了这里的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然而曾几何时 ,富贵风流,转眼成空 。如今只有那“ 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着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 ”,依恋不舍地西落,真是多情!这里并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诗人感慨深沉,实寓有“引古惜兴亡”之意。诗人通过明月这一意象,深寓着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读之怆然。
④廿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月儿悄无声息,沉浸在冰冷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天上地下合成一个凄冷森然的画面,从前的热闹喧哗、欢歌笑语,一去不返,冷落凄凉,令人伤怀!
⑤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一曲终了,所有的一切都陶醉了,所有的一切都停止了,月亮也仿佛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之中,静静地把月光洒在江面上,泛出点点白光,随着波纹闪闪而动,与曲调余韵相互应和着,一同营造出曲终之后的冷寂悲凉之境。
(三)由月构成的雄壮、磅礴之境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岸上星垂,原野广阔;舟前月涌,大江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 。 “星垂”、“月涌”是以细腻写阔大,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
(四)由月构成的永恒之境。
①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月光的腾跌在生命的时空中轮回,因而月光蕴涵时空的永恒特质。词人眼里,昔日的欢娱和自由,只能在花开花谢、月圆月缺的交替与循环的现实处境中进行此生无奈的追忆和忏悔。
②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苏轼《赤壁赋》)
水虽东流长逝,但川上之水仍源源不断;月虽有圆缺盈虚,周而复始,但月亮还是千古不变的那个月亮。天地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没有尽头,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无尽宝藏,我们应该抛却功名利禄,享受大自然所给予的美丽景物,陶醉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解脱。正所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可以看出,在高中诗词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月亮这一意境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它与人的遭遇、人的性格,与月亮的特点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和体会诗歌中作者所蕴含的内在情感。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