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燃烧”,不要“冒烟”——激活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作者:石晓春  时间:2008/1/23 23:32:0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944
  课堂气氛,是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感情的相互作用构成的心理环境的综合反映。它直接影响着师生的教学行为、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  
  良好的课堂气氛,容易使学生产生有意注意,激发他们的认知兴趣,从而促进其思维的发展,有效地促进其成绩的提高。  
  高三进入综合复习阶段,语文主要的内容便是复习课本、系统学习考纲上的考点,这期间需要大量做题、讲题,相比于以讲新棵新课文为主的高一、高二,学习过程显得单调、枯燥得多,如果教师不加以调控,很容易把语文课上得沉闷而乏味,学生缺少兴奋点,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因而,激活课堂气氛就显得非常重要。  
  那么,什么才是积极、良好的课堂气氛呢?它是指教师积极投入,学生全神贯注,师生之间交流融洽,学生思维活跃,知识接受愉快高效,信息反馈及时,教学效果好的一种良好而高效的课堂气氛。  
  如何激活课堂气氛、营造一个积极良好的氛围呢?我作了如下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激活自己,让自己充满激情来教学。  
  教师是知识的载体、人格的化身、学生的榜样,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而教师教学中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自己充满活力,充满激情。要“燃烧”,而不能“冒烟”。一个只会冒烟而不会燃烧的人,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语文教师。  
  何谓“冒烟”?何谓“燃烧”?比如,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了诗歌《念奴娇.赤壁怀古》,你可以很平静地说:“你读得不错,很有表情,也很流畅。”你也可以很动情地说:“很好,你读得真好!读出了大江东去的豪迈,读出了乱石穿空的雄奇,也读出了人生如梦的悲凉!我们为你精彩的诵读喝彩!”前者是“冒烟”,后者是“燃烧”。冒烟就是不冷不热,不痛不痒,青烟缭绕,了无生气;燃烧则是火光熊熊,痛快热烈,映红一方天空!  
  2、 激活学生,让学生怀着兴趣、充满热情地去思考、学习。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因而激活学生是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  
  (1)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育心理学认为,处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的师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教师精神振奋,思路开阔,动作潇洒自如,授课艺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情绪活跃,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接受能力显著增强。因而,激活课堂气氛,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使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条件。因此,我常常自觉地和学生进行心理换位,理解他们,包容他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以不同的标准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以自己的真诚的宽容,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积极情感交流的过程,营造了有利于学生积极发展的良好的课堂氛围。  
  (2) 把课堂的舞台更多地让给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接收器”。一些专家指出,教学的成败,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问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质疑、评判了多少。教师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也就是说,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己探究、实践得来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创建多种机会让学生表现、交流、合作,课堂上呈现的不是“教”而是“学”的场景;不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述,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景。教师在课堂组织形式上力求多样化,既有讨论、交流,还有充分的合作。课堂上出现的不再是“教”的盛景,而是“学”的饱满热情。  
  我在教学实践中,大量使用了四人小组的讨论方式。这四人小组的交流,学生不是一味地听,更不是盲从,而是平等的合作伙伴,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思想碰撞,情感交融,学习完善。这种交流不仅增大了教学密度,提高了教学的训练交际性,而且互相启发,活跃思想,满足了学生的精神需求,增强了学生的自尊、自信,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化。  
  为配合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积累,同时多提供给学生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舞台,我还先后开展了课前演讲、课前五分钟好文章赏评、课前讲古诗等多种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活了课堂气氛。  
  (3)、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激活其“学”的兴趣。  
  毕竟学习是件苦差事,加之高三语文学习的特点,学生出现学习兴趣的反弹是不奇怪的。这就要求我们作教师的在教学过程中,时时注意培养、开发和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一方面,作有心 人和细心人,用热情的话语、鼓励的眼神和动作去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另一方面,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激活其学的兴趣。  
  复习课本上的文言文时,为了避免学生出现精神疲沓、效率低下的现象,我们除了适当进行随堂小测试外,还在课堂活动上下了一番功夫。课前抽签背课文、背课文接龙游戏、文言知识小组竞赛等等多样化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兴奋点在即将消失时重被激活,使得极易沉闷单调的文言文复习过程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气氛轻松而愉快,相关知识得到扎实而高效的落实。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交流阅读成果,也为了引导学生静心品味、消化阅读的文章,我还适时地搞了“心灵的圣诞”这一诗文朗诵会,学生积极准备,全员参与,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这次活动,既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还融洽了师生感情,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激活课堂气氛不是为了图表面的热热闹闹,而是要激发学生之兴趣,激活其思维,使其更好地参与学习。它是一门艺术,我们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更深入地探索、研究。   
  注:本文针对高三语文复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课堂沉闷现象,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激活课堂气氛的方法。   
  联系地址:山东蓬莱一中语文组 石晓春   
  邮编:265600  
  E-mail:shxc10@sina.com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