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90字。
《老王》课堂实录
(内蒙古 巴林左旗教研室丁学东)
【知识和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感悟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从人物描写方法入手,圈点批注理解人物的形象。
2、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愧怍”的深层内涵,领会本文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情感和态度】
1、体会深沉的感情,领悟深刻的思想。
2、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关心不幸的人,传播爱心。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2、全面准确地理解本文深刻地思想内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我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但是,一想到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我的心情还是有些沉重。现在先请大家观看上面几幅图片(多媒体播放轻音乐、放映图片,教师解说)。这是一群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他们每天就是在如此破落不堪、泥泞坑洼的教室里读书学习,有的甚至是以石条为椅,以木板为桌;这是一对盲人夫妇,他们每天风餐露宿,在喧闹的街头卖艺求生,就只为了填饱肚子;这是一个可怜的乞丐儿,她饥肠辘辘,就只能趴在地上乞讨,她瘦骨嶙峋,乞讨不到东西时,就只能去捡路边的残羹剩饭。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非常沉重。
生:伤心。
生:难过。
师:同学们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心情?
生(齐答):是
师:看来大家都是很有爱心的孩子们,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爱心,一起走进杨绛的一篇散文,去关注一个和他们一样不幸的人。大家预习了课文,知道他是谁吗?
生(齐答):老王
师:对了 ,那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写下老王的 ,我们能否从文中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生(齐答):能
师:在课文的哪个地方?
生(齐答):最后一段。
师:好,那么请大家把这个句子朗读出来。
生(齐答):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师:很好,这里强调一个字音(板书“愧怍”一词)。
生(齐答):愧怍(z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