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应坚持的,传播该传播的 (节选)

作者:陶妙如  时间:2011/12/29 22:48:5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26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3班、6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其中3班有学生54人为年级普通班级;6班有学生56人,为年级实验班。两班总数110人,中途3班有3名学生转入实验班。
  按照三年为整体设计的框架与终身学习的远程目标,本期以能力培养为过程,以素质培养为目的,坚持应坚持的,传播该传播的。
  一、服从安排,综合学习。
  服从备课组长安排,对本组上传教案认真学习,并结合教学实际写下课堂教学感悟数篇。集体备课,虽还存在问题,但在朝着一种良性的方向发展,只要都能将自己最优秀的东西贡献出来,就一定能达到最理想的目的。我们就能从机械式的重复的操作中解脱出来,有大量时间来从事教学研究。
  二、坚持反思,优化课堂
  1、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本期开学三天了,下节是第四节课我的语文课,还是第一次给这个班上课。我习惯提前到教室,在走至我要到的班级的走廊时看到坐窗户旁的一男孩在看书,很是用心,旁边的同学吵嘻嘻他也好像不知觉。
  上课,我特别的见面形式后,学生坐下,但我看到那男孩只稍微应付了一下,又在看他的书。
  我开始第一堂课,要求学生做笔记,而且宣布了,语文作业就是每天的听课笔记,下课就交。
  课进行了大约10分钟,那男孩将他的那本书放在了桌上,用听课本遮盖着,只是稍微抬一下头记录点什么又看他的书。我有太多的机会可以将它的书收了,但我没有,而是在想,我就不信我吸引不了你!
  这时,就在他记录了点内容又去看他的书时,德育办巡视的路过看到了他在看课外书,便收了。当他收的时候,我说,你别收他的,这件事我来处理。可德育办那位老师却没懂我的意思,把书拿走了,在经过前门时,我再次对他也是对学生说:这是我的错,我在上课,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是我上课没有吸引力,不能怪学生。那老师将书给了我,我将书给了学生。并说,故事书我也喜欢看,如果你们觉得老师的课没什么味,可以看其他书。那学生一脸通红,其他学生也是诧异莫名。我没多说便引入我的内容,那学生很认真。
  在授课中,我讲了兴趣是怎样产生的,接触他,用心去研究它,就会发现每一件东西都有他的妙趣。如果你根本就不去听不去想是感受不到其中之味的。所以,为了不错过一些精彩,我们在接触新的东西的时候,不妨先静下心来看看、听听、品品,或许你就会感觉到其中另有一番天地。
  学生很投入,我也很激情!因为这个小插曲,学生觉得这老师还蛮懂他们的。
  这绝不是作秀,我时常在想,我们总是说学生不认真,不听课,为什么不反思自己呢?
  所有的管理都是为了学生成长服务的,怎样才能真正让他们成长,这是值得我们反复考量的。
  2、自觉严肃的维护课堂尊严
  一次上课,起立时发现少了一个学生,学生告知,上节课说了小话制止不听,被叫去谈话了。我说,课堂是不能随意的,铃声一响就得跑步进教室。并规定以后凡铃声停了还没有进教室的必须付出代价:100个俯卧撑!然后从后门进来,别影响正常上课。学生马上问,那老师迟到呢?
  如果我迟到了,照样!
  过了几天,教室里缺两个座位,学生告知,身上长了东西,出去看病去了。有病要看,是急病就要及时去看,生命第一;如果只是一些确实无关紧要的就不要耽误课了,课堂尊严靠大家维护。
  又过了几天,我正上课,有老师到教室前面说,要叫两个孩子去理发,说规定11:50之前必须整改。我技巧的拒绝了。
  像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两次,下课后我也和老师们做了解释。我相信老师们会理解,支持。
  课堂是神圣的,它不能被忽视或者敷衍;面对它,我们需要充满信心但不能有半点骄傲或矫情,更不能随意。如果我们老师都认为什么事都可以先不上课,那课堂的尊严、课堂的神圣怎样形成呢!
  要想让学生敬畏课堂,就要让课堂具有威严。我们老师也须率先垂范。不迟到,不拖堂,不敷衍,不随意!威自然而立,望不望而成!
  二、课堂笔记为作业,确保课堂高效。
  学生优秀的学习习惯养成是离不开老师的严格与规范的。本学期与以往一样坚持让学生做听课笔记,并且课堂听课笔记就是语文作业。学生上课认真,听课做笔记的习惯基本养成。两个班无人缺交听课笔记,且听课笔记全是优秀!从月考、期中考试效果来看,也说明课堂效果是高效的。
  三、坚持《论语》抄写,交流日记随交随批。
  坚持每天一条论语,由学生抄录。
  日记是学生秘密,要写不强迫交。愿意交的随交随批。了解了学生,加强了交流,融洽了关系。为有需要的学生在网站上开设专页。有学生填词写诗数十篇。
  四、坚持学生互相批阅作文。
  几十年的习惯,让学生互相批阅作文,教师做好指导评阅后的指导,并写下如何评价作文,如何看待作文评价等文章。
  怎样看待别人的评价
  ——关于运动会作文批改的记录
  运动会过后,要求写篇作文,因为想看一看学生真实的记叙水平,于是出示了下面要求:
  关于运动会的,题目自拟,字数800字以上,记叙文。
  我将作文全看了一遍后,对其中两篇打了分:一篇60分,一篇56分。
  然后用一节课时间,本班学生按要求交换评阅(上次是与别班交换评阅的),评阅要求上次作文时已经明确规章,学生记录了的。
  陆续有学生将评点后的作文交上来,那一篇我打了60分的作文,被一位同学批得什么都不是,我没说话,让另一位同学又去看,并请他将看法也写下来。
  纵残缺,亦永恒(60分)
  高一  顾左
  我问。
  每一个在赛场上付出全力挥洒汗水的运动健儿,到底是凭着怎样的动力运转着早已疲惫不堪的身体,到底是如何靠着执念战胜那个体内逾越不了的极限的呢?
  没有答案。
  “是为了荣耀加身吧。”我一直是这样愚钝的以为。
  若不是眼见,这个想法或许会和时间一同绵延至将来。
  勇敢与眼泪
  勇敢的狭义是不流泪,而流泪的人或许很勇敢。
  这便是两个鲜能组合在一起的词却突兀地构成小标题的原因。
  如果说“包子”是个勇敢的人,班上怕没有人会反驳。
  他就是不断在用乐观感染着周遭的人,哪怕生活中时而掠过阴霾,他也从来没有陷在其中。
  他就是这样一个连接受一枚奶糖都会道谢的,眼神充满澄净力量的人。
  当报名表递到面前时,他选择了三级跳。在他的名字写上去时,胜利的希望从笔迹中涌溢出来。
  “立定跳远二米六,二级跳名列前茅。”这是无意中听闻的属于他的光荣。
  就好像他每次向前跃起,身后必定是一段令人艳羡的距离。
  是这样一个乐观向上,对赛果充满胜算的男生,却在赛前遭遇变故。
  坚硬的铁片不受遮拦地划破鼻梁,留下深深的创口,如若你未见,是无法想象到那道伤口带给你的战栗感。
  正如我所了解也是你们所明白的,勇敢战胜眼泪是他身体内的真理。他安之若素,用手掩住鼻子,坚持着要参加三级跳比赛。
  直到被宣布被迫放弃,或许是本能,决堤的洪流冲破了泪腺的坚守。
  ……
  有些人天生勇敢,却也会流泪。
  而这滴泪不再是软弱的出口,是一枚加冕于勇敢者的奖章。
  执着与跃起
  当“老胡”再次出现在我们面前时,脸上依旧充斥着爽朗的笑容。
  一条白色的纱布系在小腿上,以最大的限度掩饰着背后的狭长口子,却无法盖住那个部位所承受的巨大疼痛。
  那条长口子来自于跳高比赛。
  我相信他是顶着巨大压力去接下这个项目。
  虽看来只是“跃起,掠过,坠落”这一组短短几秒的动作,其间的危险和难度都是众人皆知的。
  可他凭着那股韧劲,凭着从骨子里涌出的执着,硬是来到了长杆和海绵垫跟前。
  也许在跃起的前一秒,他是忐忑而迷惘的,但他的脚步不曾退却,直至身体腾空。
  然后长杆给了他伤口,同时在他的腿上挂上一枚奖牌。
  没有名字的奖牌,上面刻的是“执着”,是“坚韧”。
  那枚奖牌藏在白色纱布的背面,你可以看到它的光芒。
  抬起头,“老胡”依然泰然地笑着,露出明朗的虎齿。
  他执着跃起的身影在脑海中回溯回溯。
  ……
  我不再问。
  那些用执拗,用坚韧把运动精神发挥到极致的健儿们给了不容置疑的回答。
  纵然不完美,纵然残缺,他们执着与勇敢的身影,自就成了永恒。
  第二位学生评价后交上来,我又返会给第一位评价的孩子看,他看后说,当时我没有看懂,这下经他一评价我懂一些了。这时,第三位要求看看,也将其评价写上了。
  评价时,提醒学生,反复读几遍后再评,用语能含蓄点幽默点更好。并提醒作者怎样看待评价。评价不一,觉得中肯的记下,不中肯或者你认为不接受的也将你的缘由写上。
  下课,我特别对60分那篇小作者笑着说:“不用太在乎他们是怎么评你的。”
  那晚,交流日记,我看到了下面的文字:
  yinghao
  起初我是顿觉莫名其妙的。
  “不用太在乎他们是怎么评你的。”
  当我翻开作文本,列读上面的评语。
  “看到那些善意提醒我节约的句子。”
  我是绝不会写出上面这句话的,但也不会生气。
  读罢我便笑了。
  如若能成为笑料,便也让它提升了价值。
  毕竟子期难觅,伯乐难寻,哪怕取笑于看客,便也是升华。
  我自己当然是不会在乎的,我从来没有认为那篇作文多么优越多么强大,多么神圣不可侵犯。
  能生于凡世,便是凡人,若受不了凡尘,便一文不值。
  即使反对的笙鸣凑到耳畔,我也不会因此变迁而失去从骨子里涌出的渴望。
  如若能成为笑料,便是它的福分。
  我从笔下分娩它出来,那么无论褒贬,坦然就好。
  后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完全可以理解。
  空格与空行是为了营造整篇文章的语感与语境,并不是为了凑字数。
  流泪的勇敢,相信如果把肚子里的墨水涂抹在眼上,会懂的!
  我得感谢他,让我去思考,我的写法是否真的晦涩难懂,我的叙述是否让人难以接受。
  如果是一篇读不懂的文章,是配不上60分的,我深信。
  我将这个交流与同学们作了共享,又有学生写下了另外的故事:
  zirui
  语文课上,陶老师对yinghao作文进行了评论,评价是肯定的。yinghao同学的作文的确十分有深度,词汇量也丰富,因此文笔更不可否认。这个评论是权威的。因为我想,权威首先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的。
  刚开学时,yinghao坐在我斜后方,第一次的作文是与三班交换看的,三班那位同学把他的文章改得不是很贴切,深奥的词语改肤浅了,优美也含有哲理的句子删掉了,而且评语并不是十分肯定这篇文章。于是,便有了他把自己的文章给我点评这一幕。我看了文章,讲叙了他考低分时,为了躲避指责而遇见一个因父母离异的孩子,便相识……文章的确写得十分好,但十分伤感,而且当时我心情也不咋好,我便随便扔了句“看不太懂”,结束了更多的对话。也许是他的文章过于优秀,让我有点嫉妒了吧!心想:表扬了你,就浪费了我时间,我也没好处。可是,发生了让我惊讶的一幕,他把文章撕了!扔了一句:“一篇文章有两个人看不懂,便算不上优秀的文章。”然后沉思如决堤的洪水涌了出来。
  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必然会优秀。思绪来来回回拉扯着,我想,我要反省自己,评论自己,如何才能他一般优秀,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今日抄录: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我和学生商量好了的第三篇文章才打分,包括文章分、评价分、书写分。前面两篇都作为实验篇。但对其中两篇却打了分,其原因也是担心有特色的文章再次被“杀”!
  尽管还是有人“敢杀”,尽管评价不一,作为教师,我内心是欣慰地,孩子那种“我的笔我做主”的鲜明的个性、担当和自我反思的精神越来越强!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这样,更利于我们发现学生,知晓其发展空间;更清楚地明白,不同的层次审美价值不同,不同的经历审美需求不同。
  学生在相互碰撞中提升。
  五、坚持了每学期两周学生自主上课习惯
  让学生去尝试授课,效果是长远的。这一点,我是有深刻体会的。几十年里不论带什么班,什么年级,我都会让学生试一次或两三次,而这个尝试不是心血来潮就做一下的,而是一项长期的计划性的工作。
  第一堂语文课时,就会有安排,每个学期学习一个月后(一般是国庆、五一大假上来,假期不布置作业,只告诉他们上来要自己上课),就会安排1-两周时间让学生自己上课。学生很疑惑“我们”?我肯定而且明确了范围,可选性很大,并说你们不选了的,老师就上。
  课代表安排上课时间表,学生自主组合,主动申请,按时上课。
  怎样上呢?你想怎样能让全体同学注意力都跟你来你就怎样上!当然啦,这么多老师上课,谁那里很有特点,谁那个环节特有引力,你都可以借鉴。
  一开始,学生就进入了一种学习、借鉴的圈子,在科代表那报名,可以个人上,也可以几个人合作上。
  他们大多会利用假日一道研究。有一次,有几位学生利用自习课去听其他老师上他们要上的课的内容,听完后和我交流,说哪里可以借鉴,哪里认为这样上不怎么样,因为我们几个人在听课,有些同学根本就没有跟着老师来,说明课堂吸引力不够。学生是带着目的去听的,他们认为好就会说好,不好就不会说好。他们将课设计好后会征求我的意见,而我一般情况下看完后就一句话:很好,大胆上就是。一定会不错的!
  有学生说:老师,不管我们用多大功夫去准备,上出来的与您讲的还是有很大差异,这样我们是不是少学了很多知识和方法。
  也有老师,领导说,让他们搞,家长会不会有意见,课堂会不会很无序?这些问题不是问题。我们教学是为了学生而教,是为了发展而教。学生自己选材,自己组队,自己钻研,自己授课,讲授后谈感受,这一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再,他们用心去钻研一篇文章,这一钻研的过程就是深入探究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种高能力培养的过程。与其泛泛而学,不如让他们自己深钻细研一篇,让他们从学习一篇文章来了解学习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当然,你老师在后面听,若觉得那个点非讲不可,找个机会三言两语点拨一下不就得了。
  六、坚持将优秀作文上传到网上。
  本期上传学生优秀作文3班31篇,6班34篇,日记近百篇。
  ……
  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坚信老问题在创新中会解决,新问题在发展中又会产生。但只要既异想天开又脚踏实地,热爱着,精心耕耘着,就一定能保持一种向上的姿态!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