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重视写作“过程”而非“产品”

作者:三明市列东中学 夏娉珊  时间:2011/12/19 22:50:1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116
  一个明智的语文教师一定会重视作文教学。
  但是我们往往只是强调作文重要,让学生多写多练,作文题目一个个列出来,学生一个个写下来,结果学生晕头转向,一看到作文就害怕。这是由于我们没有用心去钻研“怎么引导学生写好作文”,急于求成,不愿也不能踏踏实实地担负起指导写作的职责。更有一种观念,认为“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只要学生写出好的作文来就行,哪管他怎么写的。这样的结果是,耗尽学生写作热情与素材,作文没有实质性的提高。
  我们常常在班级富有热情地诵读学生的好作文——这当然很好,能很大的激励学生,也给其他同学提供一个可供模仿的身边的范例。只是,我们是否常常追问一下:能说说你是怎样写出这篇文章的吗?不要小看这样的追问,它能还原我们比较成功的一系列的写作过程,由此追溯最佳的写作状态,便于学生更自由更个性更富才情的表达。
  基于这些观察与思考,我提出一个观点:写作教学应该既重视写作结果,更重视写作过程。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关心学生写出怎样的作文,还要关心他是怎样写出这样的作文的。
  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关注学生作文构思的过程,关注学生用语言表达的过程,关注学生修改提升的过程,以至关注学生平时写作素材积累的过程,这样的写作教学才更具潜力和张力,让学生得以一步一个脚印,在写作之路上稳步成长。
  如何做到“并重”?
  我想我们可以从这样一些环节入手。
  其一,关注学生是否有此次作文的写作愿望。积极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让他们满怀表达的激情,“不吐不快”。这样的环节,我尝试用小故事,用与学生聊天的方式,用相关话题的影视片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写作的良性氛围。比如:在写作《》前,先聊聊天:你们认为怎样的生活是幸福的生活?身边的人们传递爱心与感动、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有自己的精神生活……学生陷入思索。接着,我让他们看,看
  其二,关注学生写作构思的过程。指导学生审题、组织材料、立意、选择材料、结构布局。
  其三,还要关注学生语言表达的过程。是否能流畅叙述事件,是否根据内容选择语言风格?是否能充分表达出情感?
  其四,重视对学生修改作文以指导,真正做到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比如,一位同学写《我爱家乡的      》,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了白鹭、稻花鱼,宁化红色历史,酒娘,家乡的小溪,绘声绘色,极富感染力,是一篇好文章,不过内容稍显杂乱,我建议她去掉一些内容。她经过思考,有了自己的发现,认为,因为小溪没有太多特点,可删掉,还要删掉红色历史,这样整个文章风格和谐统一。
  最后,还要说一点,其实不在课堂的写作指导中,而是功夫在课外——要重视平时的素材积累。第一要鼓励学生写日记,当然,可长可短。指导学生作一点阅读笔记,积累语言,积累写作技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