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他讲台下讲他》教案
- 资源简介:
约2150字。
《台上他讲台下讲他》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抓住文章的主旨。
2、了解短评的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领会新闻短评的短评技巧,短评的写作要求。
2、学写新闻短评。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和作品,导入新课
这一篇短评,原载1982年10月19日《四川日报》的《巴蜀小议》栏目,荣获1982年全国好新闻作品奖。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是我国“拨乱反正”的时代,党内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是其中重要一项。《台上他讲台下讲他》就发表在“拨乱反正”进行中、整党开始前(1983年开始全国范围内的整党工作)的特殊时期。文章发表不久,整党就开始了,可见作者的政治敏感性和新闻敏感性。
二、初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主题。
1、互动课堂
短评,一种简短而灵便的评论形式,在发表时有署名与不署名两种。(署名短评以个人身份发言,形式自由,手法多样。不署名短评代表媒介编辑部发言,是编辑部评论中比较短小、灵便的一种体裁。
短评虽短,却能根据事实,针砭时弊,入木三分。《台上他讲台下讲他》评论的是一种什么现象?
评论的是,现实生活中,有些党的干部言行不一,台上说的一套,台下做的又是一套,自己不带头遵守党纪国法,不能以身作则,就会受到群众的议论批评。
2、全文主旨
这篇短评的作者抓住某县那位分房小组负责人的言行不一,揭示了部分领导干部为谋取私利,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并不能以身作则的问题,必然导致“台下讲他”的结局。同时启示人们深思:这样的干部多了,就会失去民心的道理。
3、结构梳理
观点:如果领导言行不一,就会违反纪律,受到群众的批评指责。
现象:会上振振有词,台下窃窃私议。生活中常见:台上他讲,台下讲他。
分析:以“声”做则必不成则。如果言行不一,台下人不会把他当党员。
三、了解短评的特点,领会短评技巧。
短评技巧
短评,即指短小精悍的评论,属于议论文的一种。它可以就某一件事、某个人谈一点看法,也可以对某本书、某部电影或电视进行评论,还可以对某一则或几则新闻进行简要的评述。
短评特点:
1、短小精悍
短评应该短小精悍,这首先体现在篇幅的短小上,一般来说,短评的字数多在500字左右。短评的短小精悍还体现在评析内容的具体、立论角度的集中、结构的简约和文字的精练上。短评不是社论或评论员文章的缩写形式,它抓住新闻报道或所评析事物的某一点进行议论,力求行文精粹,不蔓不枝。
2、新鲜独特
短评的“新”,首先表现在选题更新鲜、及时,抓住最具时效性的新闻报道或新鲜事实做出分析和评价;其次表现在立论角度的新颖和观点的独到上,能够从新的视角观察事物,做出与众不同的分析并得出具有个性的见解和结论;此外还表现在引入新的论据,采用新的表述方式,使评论给人以新的信息和新的启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