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学情,以学定教——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策略之一
作者:冯为民 时间:2013/5/4 8:28:13 来源:曹飞原创 人气:2470
研究学情就是既要研究学生的既有与需要,也要研究学生的可能与期望,对学生的基本特征和学习基础了然于胸,特别在意学生的此时此刻,寻找到其学习起点和可能起点,做到因材施教。学情研究的着力点是充分考虑学习者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是学习者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当“现状是”与“应该是或必须是”两者之间存在差距时,就产生了内在的“学习需要”,了解了真正的“学习需要”也就会真正发现该教什么,就可为教学预设即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奠定坚实的基础,就会在教学过程中或教学之后更明了自己教学时的“得”与“失”。可见,研究学情,以学定教才是少教多学的基本出发点。学情研究绝不能蜻蜓点水,也不能主观臆断,一定要关注学情与教学内容的紧密联系性,不能停留于印象式判断,或浅度描述,应有具体事实内容的学情分析,要有令人信服的“学情依据”,在此基础上寻找准学情与课文具体内容的“契合点”,这样的以学定教才能使教学走进灵动生成的境界,才会营造真实的课堂现场。
语文教师研究学情不仅要有意识地与具体课文紧密结合,而且要在语文课堂上不断地进行学情分析,因为教学是动态的不可重复的过程,教师要珍惜课堂资源,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关注课堂教学的具体形态,有时牵一发会动全身,个别学情的特殊性会影响教学程序的安排与教学节奏的控制,因此语文教师要持续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不断开展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诊断、评估与分析,以便为下一步的有效教学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和证据,并进行及时适度的凋整,以便于促进学生改进学习,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具有课堂教学现场感,体现其特有的情感动力,从而达到少教多学。
语文教师学情研究需要多元、细致、有深度,能依据“学情”准确预测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能真正确立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起点”,以促进学生多学。研究学情一定要保证实效。从时间段上来看,主要有课前分析,课上、课后分析,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聚焦于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具体方法有如问卷调查、观察、谈话、前测、作业分析等。
以学定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原则。要真正达到“少教多学”的境界,语文教师的学情研究能力至关重要,语文教学是生命对话活动,语文教师必须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学定教,让阅读教学有的放矢。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