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作文创新指导
作者:广东省恩平市华侨中学 关健明 时间:2006/2/22 8:24:2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692
一、指导学生创新立意。古人云:“文以立意为宗。”文要取胜,贵在意有创新;而意要创新,关键在于面对题目选材时要关于从他人习以为常的材料中挖掘出他人没有发现或尚未发表过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体验,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那么怎样才能创新立意呢?
1、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开拓新意。学生平时作文往往受这种思维的影响,一看题目和材料,就会沿着传统和熟知的观点立意,那么作文就没有什么新意了。如大家熟悉的“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一般是从南郭先生的角度提出“提倡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之类观点。若要创新立意,用多向思维对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开拓和挖掘新的立意。可从齐宣王的角度立出“大锅饭和官僚主义可休矣”的新意,从齐缗王的角度立出“量才录用是合适的用人制度”的新意,从众竽手的角度则又可立出“反对明哲保身”的新意。由此可知,多向思维是开创新意的先导。
2、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发掘新意。传统的观点有些带有以偏概全,如果不矫正保守思维的影响,就会人云亦云,踏着别人的脚印走就永远不会发现新问题。因此,如果采用逆向思维,就有可能发现他人未发现的新观点。上面所列举的成语故事中,可从南郭等待的“逃”,立出“人应有自知之明”的新意。下面的例子也是运用逆向思维所挖掘的新意。旁观者清—旁观者未必清: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不夸的王婆瓜更差:敢于推销自己;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也可甜口,忠言也可顺耳:做思想工作时艺术策略的重要性。当然,所提的新观点要以材料为基础,要能从材料中找到新观点的依据,且能支撑新观点。
此外,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去发掘新意。
二、指导学生创新选材。“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因此,我们要作文就要有新材料。作家浩然说:“别人没有看到的你看到了,这是新;别人看到了但没有想到,你看到了,想到了,这也是新;别人看到了,想到了,但没有写出来,你看到、想到又写到了,这也是新。”由此看来,在选材上要有创新,就要指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就要抛弃那些翻来覆去而熟知的名人名事和救人救火的老材料,就要抛弃那些你用我也用的“陈谷子、烂芝麻”,而去选那些紧扣社会节奏、把住时代脉搏、反映当代风尚的生动新颖的材料入文。如写小评论,评论“某学校用馒头‘打仗’这一现象,有的同学用阿富汗难民的生活惨景和某私营企业家能将几十万捐给希望工程,而将本公司打字员散掉在走廊上的几张打字拾回来的事例,说明节约的重要性。这样运用大家都常用的事例:雷锋穿补了又补的袜子,更典型,更新鲜,更有说服力。再如,有一学生作文,反映某地干部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他不选“三心”工程的建设,不写歌功颂德的豪言壮语,而是写了一个老农民,细致地描写老农的笑声:以前“钦差大臣”来访,他强笑;学习“三个代表”,干部下乡,他微笑;半年之后,他开怀大笑。从这笑的变化,反映领导干部作风的改变。材料典型、新鲜,读后印象深刻。因此,只有选新材,走新路,作文才有新鲜感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