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鄂教版,用好新教材

作者:湖北黄冈武穴市大金中学 涂雪武  时间:2006/2/21 9:55:25  来源:湖北教育出版社  人气:3289
  鄂教版语文教材是全国的第五套教材,是继人教版、语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后编纂的一套具有新的课程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代意识的,由地方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级教材。
  这套教材旨在构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综合实践体系,以新的课程理念实施语文课程。它充分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力求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注重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特别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力求具有开放性和弹性,给地方、学样和教师留下开放和选择的空间,也给学生留有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和发展。
  这套语文教材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拟定了全套教科书(1—9年级)的编写方案,将“整体构建、注重体验、强化探究、主动发展”作为总的编写思想。
  一、别具特色的阅读版块
  文章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重要的途径,也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文是否有典型规范,是否能体现时代特征,是否能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是否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是否能展示文化、展示生活、展示美丽是每一家出版社所关注的热点。鄂教版语文教材正是基于这些,本着“规范化、民族化、多样化、多元化、现代化、生活化、注重人文和科学、注重学生的发展”这一主旨,精心编纂阅读版块,选编文章。
  这套语文教材的阅读版块具有以下特点:
  1、以话题的呈现方式组合单元内容。
  话题本就是现代语文教学中一个热点话题。生活中离不开话题,三五人围绕某一话题进行聊天,这是口语交际;针对某一话题说经历,叙故事,谈看法,抒感慨,话感悟,这是写作;读了一篇文章,受到了某种情操的陶冶,情感的熏陶,价值观的认识,这是阅读。
  鄂教版语文教材在编纂过程中,注重话题的开发,以话题的形式组织单元,选编的课文围绕话题展开,让学生通过阅读同话题而不同主题的一组文章,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受到思想情操的熏陶,而且感悟出围绕话题的选材的写作技巧,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话题是“情感的涟漪”,将亲情、友情、乡情,以及对自然的感情,组合在一起,有非常强烈的人文关怀,有非常巧妙的情感表达方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又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话题是“科学的星光”,教材选编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声音》、《技术年表》等文章,课文内容既有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的讲话,又有诺贝尔获得者的寄语,科技新成果的展示,还有对未来科技发展的猜想,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昭示了科技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大影响与意义。文章体裁多样,有讲话,有科技小品,有年表。这些文章充分体现了阅读内容的多元化和丰富性,文本形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有非常的时代感。
  七年级上册设计了如下的话题:成长的足迹,情感的涟漪,光荣与梦想,探秘与发现,月光下的故事,思辨的智慧。
  在每单元的开启语(即“单元提示”)中,其实就是话题阅读的引导。简短的提示语与以往教材中的单元提示语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它不再是板着面孔告诉学生你应该怎么做,也没有将编者的解读结论生硬地塞给学生,而是以平等的对话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给人无限的亲切感,既撩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提示了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习语文的方法,兼顾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内容。这一理念体现于教材的每一环节,贯穿教材的始终。
  例如:八年级上同第一单元的提示说:“走进本单元,你会发现‘幸福’的内涵原来如此丰富多彩:获得是幸福,奉献也是幸福;享受成功是幸福,体验挫折也是幸福;战胜怯懦、成熟长大更是幸福。阅读本单元,揣摩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给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幸福,这是帮助你领悟课文内容,获得生活启示的好办法。”简明扼要地对学习本单元的目的、要求与方法作了说明,这样就使单元教学的目标基本明确了。但是,这些提示语并没有把话说满说全,其止的在于给教与学双方都留出一定的空间。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都有取舍的余地和自我发展与拓广的空间。
  2、开发了一批具有时代性强的课文。
  从七年级上册看,除了4篇课文是传统教材中已有的文章,其余均为新的文本。这批新课文多为当代青少年学生所关注的、与其心理、生活息息相关的好文章,它们在具有语言典范性的同时,又具有非常强的时代性,更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对于传统名篇,编者也十分地关注。他们从新的视觉考虑其阅读价值,精心编排,使课文之间前后关联,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因而,具有较强的冲击力。
  如八年级上册“丰碑”单元,选编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读碑》、《黄河颂》、《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七根火柴》。把一座座丰碑,以及丰碑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与影响,呈现出来,整个单元具有非常强的震撼力。此单元中有说明文、散文、诗歌、新闻、小说以及图片,精彩纷呈。
  3、精短的知识小短文的有机安排。
  结合课文的特点和学生新闻记者的需要,有机地穿插了“阅读方法指导”和“知识卡片”之类的小短文。
  “阅读方法指导”的编排是按照“感性——理性——感性”的认知规律来安排设计的。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关于“圈点勾画与批注”的阅读方法指导,先不直接提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诗两首》的阅读实践后,品悟“圈点勾画与批注”的阅读方法,然后再用知识短文的形式对这种方法进行理论上的指导,进行理性认知,再运用这一阅读方法,对后面几课进行阅读,使学生在“读——感——练”的过程中掌握这种阅读方法。
  一般来说,每一单元都有这种阅读方法的指导,但我们并不能机械呆板地将某单元的阅读方法仅用于该单元中,而是将学生所掌握的阅读方法灵活地运用到阅读的全过程。这样,通过对单元课文的阅读,便很自然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让学生掌握了许多的阅读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从而能以不变应万变,无论是考试还是在生活中的运用,都能得心应手。
  “知识卡片”一般附在每一课的后面,这些知识卡片主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必要的语法知识,这些知识按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十分的系统、连贯。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这些卡片,不但有助于学生的积累,而且对学生学好必需的语法是很有帮助的。
  4、将文言文与现代文分开组成单元。
  将文言文与现代文分开组成单元,主要是让各自的语言特点与风格更加突出,也方便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与指导。文言文课文在全套教科书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每册书有一个文言文单元 。编选七篇课文,再加上古代诗词读部分,这样,文言诗文在全套教科书的阅读部分大约占有三分之一的篇幅。这个比例是恰当的,也是有助于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的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