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读书就是及时行乐——一个长辈不太高尚也不太庸俗的读书经历漫谈

作者:深圳市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 程少堂  时间:2006/3/25 10:56:14  来源:语文味网站转载  人气:1815
  
  (七)创立“语文味派”,建立独特的中国语文教学美学体系,也来源于读书。 我从读书中享受到的快乐,有一个发展过程,越到后来,高级的快乐越多。这么多年来,我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思索,不断地写作。读书让我认识了那么多伟大的灵魂,结识了那么多智慧的生命,跟那么多高尚的朋友通过书一起聊天,一起讨论,一起探索。同学们可能不了解,但在座的语文老师们应该非常熟悉,在当代中国语文教学领域,我有一个小小的贡献,那就是,是我第一次提出了“语文味”这个理念或叫学术概念。你们到互联网上用搜索键搜索一下“语文味”三个字,用百度一搜,你们会发现有七八千条相关链接;用Google搜索,有一万多个相关链接。网上还有“语文味派”的说法。这辈子我也许没有什么大的贡献,但是自己聊以快慰的是,自己从来没有懒惰过,特别是没有间断过读书和思考。我女儿在大学建筑系读书,我跟女儿玩笑说,养你这么大,我没别的要求,只希望在我死后你设计一个墓碑啊!我给自己写了两个版本的墓志铭,一个雅一点:“斯人虽已逝,语文味长存”;一个幽默一点:“朋友,语文味收进词典了吗?”我倾向于用后者。我还跟女儿说,老爸这辈子没其他的财富给你留下,只留下“三个一”——第一个一,给你买了一房书,这些书你要就要,不要就在我死之后,搬到我坟头一把火烧了;第二个一,一个词,语文味,这个词是我对语文教学的一个独到的贡献,可能会进词典,你到时给我刻在墓碑上;还有一个一,就是一本书,这本书不是小打小闹豆腐块的汇集,而是一本有独特体系、理论上成一家之言的专著——《中国语文教学美学——语文味研究》,我死了后要用这本书枕头!我仿陆游的《示儿》写了一首诗《示女》,是这样写的:“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新辞通。‘语文味’进词典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我给一些朋友看,他们玩笑说没有多少人反对语文味啊!语文味进词典不用那么长时间吧?我想大约肯定不需要那么长时间吧,有一天我幽默地盘算了一下:在中国语文界,对语文味,大约有四种人四种态度——口服心服的,不多;口服心不服的,不少;口不服心不服的,不多;口不服心服的,不少。还有人一边骂“语文味”,一遍又想抢“语文味”的发明权呢!想想这些,就觉得非常非常有趣非常非常快乐!这快乐有趣都是读书带来的啊! 
  (八)读书使我从工作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使我极富成就感。仔细想来,除了读书,我几乎没有什么人生的快乐。有人喜欢打牌,有人喜欢唱歌,有人喜欢吃喝,我只喜欢读书。在我看来,及时读书就是及时行乐。读书不仅给我快乐,还给了我人生的力量与信心。我的父母亲都是农民,我是什么背景都没有的。在我的亲戚家族里,到目前为止,还是我的学历最高,职称最高,工资最高,影响最大。一个农民的儿子,没有任何背景,靠自己读书,个人奋斗,成了现在这么一个小知识分子,今天能坐在这里给大家做报告,甚至也可以自称为学者了,主要靠个人奋斗,主要靠读书。是的,也许我们什么都不是,但是如果不读书,我们只能是个文盲,不会有任何一点小小的成就。书籍给了我什么呢?我凭借什么从一个农民的儿子,从泥土中站起来,走进武汉,又从武汉走到珠海,成为副教授,1999年又从全国一千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为深圳市中学语文教研员呢?我想只有读书。六年来,我每年为深圳读书月现场作文大赛命九道题,一共是五十四道,我不敢说自己命的题目有多好,但还没有听说有谁猜中过。每年要为深圳市高三学生命两次高考模拟题,有两年的作文题目与高考比较接近。2001年高考,作文题目是“诚信”,那一年我们深圳市的模拟考试题目是“做人的底线”,明眼人一样就可以看出其中的某些联系,稍加迁移,即成佳作。2005年高考,广东的作文题是“纪念”,我们深圳第一次模拟考试的题目是“学会怀念”,稍微灵活的同学对自己的模拟考试作文巧加改装,就是一篇很好的高考作文。说这些,倒不是在同学们面前炫耀自己押题能力有多强,我也没有做猜题押题的事,我想说明的是,读书,无形之中提升了我们的悟性,点化了我们的智慧。人生犹如登山,因为有了书的陪伴,我们一路爬来,但觉满眼风光,云霞绚烂,不知不觉中,双足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书籍给了我们天空一样的胸怀,大地一样的良心,星星一样的智慧,月亮一样的品格,书籍让我们站在人生之巅,俯仰天地,痛饮日月! 
  刚才说到,我从一个农民的儿子,主要靠读书和自我奋斗,成为副教授。我要是一直在高校工作,我早就是正教授了。我是90年,作为有突出成绩的优秀在职人员,被华中师大破格特招为教育学研究生的。当时有什么成绩呢?主要是任中学教师期间,即发表多篇有影响的论文,如发表在《教育科学》1988年第2期上的《教学风格论》一文,被我国著名教学论专家张武升博士认定为是我国尝试建立教学风格论学科的第一篇论文(见张武升主编国家教委级青年基金课题《当代中国教学风格论》,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3年版,第3页。)这篇论文被广泛引用,而且以后还必然被引用,就是说,以后国内学术界,凡是研究教学风格的,不应该不提到我。我还根据《孙子兵法》提出一条新的教学原则——知己知彼,论文《确立一条全新的、最基本的教学原则——知彼知己》被1990年北京第二届国际《孙子兵法》学术研讨会录用,该文被收入会议论文集,并被《新华文摘》转载;有的大学教材已吸收这一原则。1992年底我提前半年研究生毕业,1993年初到珠海一高校工作,94年定为讲师,97年破格申报副教授(当时要任讲师5年才能申报副教授),年底,我们学院人事部门通知我拿副教授职称证书,他们给我职称证书时,没发现广东省高评委的评审表就夹在证书中,我看到评审表上广东省高评委写的的评语(这个评审表保存在我的人事档案中),马上复印了一份,我以后还复印多份保存,每次想换工作递交简介时就附一份这个评审表,很管用。这是一个让我非常自豪的评语:“经评议,申报人程少堂充分具备所申报的副教授学术水平。任现职以来,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发表论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均令人注目。经投票,一致通过他的申报。”后来,据著名教育社会学家、广东省高评委学科主任张人杰教授说:“你这个评语用了‘充分’‘令人注目’等词,是今年广东省申报教育学副教授职称中最好的一个评语。” 这个评语让我心花怒放。这样的快乐全来自读书啊! 
  (九)我有特点的教学风格来源于广泛阅读。了解我的老师都知道,我的课和报告,大都比较幽默,比较有启发性——今天我原本想讲幽默点,但一讲到小时候,我就沉重了——有些老师很喜欢听我讲课或作报告,有的老师甚至有些对我的课或报告的幽默感很是着迷。其实呢,我骨子里并不是幽默的人,我的幽默感来源于读书。读书,让我活得真实而快乐,也使我形成自己独特的受人欢迎的教学风格、报告风格。 
  (十)作为语文教研员,敢于通过讲公开课,把自己所创立的语文味理论付诸实践并有执著的行动,也与我把及时读书当成及时行乐有关。一般说来,市教研室的教研员是不会自己主动要求讲公开课的。我讲公开课不是为了炫耀,而是出于一种来自心灵的快乐,我喜欢所以我讲课。我坚持每学期讲几堂公开课,而且人越多,我越有激情和灵感,人称“人来疯”。我的课堂不敢说有多么的经典,但绝对是我自己的,打上了浓重的少堂主人色彩。我讲《伤仲永》,讲《荷花淀》,讲《世说新语咏雪》,讲《我是你的同类》,到香港给讲《子衿》、《听陈蕾士的琴筝》,都得到语文老师们热烈的欢迎,同时引发老师们深入探讨的兴趣,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吧。但是,我并不看重这些所谓的成功,我喜欢的是讲课的过程,跟学生交流思想,激荡生命,本身就是非常快乐的。读书和讲课是我的人生价值之所在,是我们作为一个人最性灵最本真的东西。因为这是我人生快乐的源泉,因此即便别人不理解,我也坚持。顺便说一下,我对读书充满了虔诚的感觉,每次读书之前,我都要去洗手,把手洗干净再读书。深圳市教研室的教研员里头,到目前为止,只有我一个人没买车,倒不是自己买不起车,我买书的钱超过了一部广本雅阁车的钱。在我的理想中,书的位置要比车重要的多。我买书我快乐!我读书我快乐!我讲课我快乐! 
  我还通过坚持开展学术研究来促进我的读书。我做深圳市教研员还不满六年时间,六年来,我每年基本上都要发表10篇左右的教研论文,其中有3篇被国家级文摘刊物全文转载,有的还被新华社看中并通知我本人和我们单位领导要转发。这些都给我精神上带来巨大的快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正是这些无穷快乐的不绝源头之一。 
  读书本来是一件很美丽很快乐的事情,但是我们经常听人说太忙没有时间读书。古人云:“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我个人的体会是:一个真正爱书和爱读书的人,是不会没有时间读书的;一个对读书有了兴趣、能从读书中享受到无穷乐趣的人,决不会没有时间读书,就算偶尔真的太忙他也会挤出时间来读书。一个真正喜欢读书的人,是不须要专门时间的;须要专门时间才能读书的人,不是真正喜欢读书的人。所谓“忙得没时间读书”,实际上是骗人骗己的鬼话,这种人应酬的时间、打麻将的时间、泡歌厅舞厅的时间大把,是对读书没有兴趣、或者兴趣不大的人。一句话,说“太忙没有时间读书”的人,根本原因是他的兴趣不在读书而在别处。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今天就给大家汇报到这里。作为同学们的长辈,我最后想对大家说:书籍拯救了我们,书籍改造了我们,书籍丰富了我们,书籍也必将超越着我们,让我们用最美好的年华去拥抱那些最美丽的思想,最高贵的书籍吧,“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及时读书就是及时行乐!谢谢大家。 
  茹清平    (深圳市南头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特级教师) 
  程教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以一个长者的语气,给大家讲述了自己读书的经历和心得。同学们听得很认真,很投入,跟教授找到了精神上的共鸣,用古代一位先贤的话说,是“于我心有戚戚焉”。程教授的精彩演讲,一定感动了我们在场的大部分同学,我相信也必将感动所有的真正领悟了读书真谛的每一位同学。让我们再一次用掌声感谢程教授的精彩演讲。第六期南中大讲堂到此结束。请同学有秩序地离开会场。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