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教案37
- 资源简介:
约5830字。
《阿Q正传》教案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点字词,品味小说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者写作意图。
2、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作者在小说人物形象中寄托的情感,把握小说反映的社会风貌。
3、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小说创作独特的艺术手法和美学风格。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与社会背景超越时代与民族的价值与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者写作意图,体会作者在小说人物形象中寄托的情感。
难点:了解小说创作独特的艺术手法,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与社会背景超越时代与民族的价值与意义。。
【教学方法】
导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
【导入】
鲁迅的作品,我们之前读过很多。《故乡》里的少年闰土,《祝福》里的祥林嫂,《孔乙己》里那个迂腐的读书人,个个都很经典。今天,我们再来读《阿Q正传》,看看阿Q究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任务一】整体感知
1、整体了解《阿Q正传》。
2、阅读全文,勾画生字词,查字典注音解释。
明确字音
土谷祠(cí)舂米(chōnɡ)根柢(dǐ)癞疮疤(chuānɡ)
敌忾(kài)下箸(zhù)醉醺醺(xūn)口讷(nè)
解释词语
①小觑:小看。②口讷:嘴笨,言语迟钝。③行状:履历,事迹。
④出言无状:说话超越了本人身份、地位,显得无礼。
⑤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⑥同仇敌忾:全体一致地仇恨敌人。
3、概括全文几个部分的主要事件。
章节 事件 章节 事件
优胜纪略 ①比阔 续优胜纪略 ①被赵太爷打,感到荣耀
②藐视村人,看不起城里人 ②比虱子,败在王胡手下(生平第一件屈辱)
③癞疮疤的故事 ③挨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生平第二件屈辱)
④赌博被抢 ④调戏小尼姑(为自己的屈辱报仇)
3、你觉得阿Q是什么样的人?
用自己的话概括。
【课堂小结】1、整体了解《阿Q正传》这本书。
2、阅读课文,消除生字词障碍。
3、能概括小说的内容。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阿Q的形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读过阿Q相信大家都有不少感慨,也有不少疑惑。他也许和许多人都很像,可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这样一个人呢?鲁迅先生创作这么一个文学形象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人物形象。
【任务一】根据情节分析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