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学案5
- 资源简介:
约4830字。
《论语》十二章 学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特点。掌握一些句式和重点词语。
2.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本文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为学之道”。
3.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端正学习、生活态度。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检查预习】
1.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朝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为“至圣”“圣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春秋》等古代文献。
(2)《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约485章,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2.给加点字注音。
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è) 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三省吾身(xǐng) 传不习乎(chuán) 一箪食(dān) 不逾矩(yú)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 思而不学则殆(dài) 贤哉(zāi) 陋巷(xiàng) 好之者(hào) 曲肱而枕之(gōng) 四十而不惑(huò) 博学而笃志(dǔ)
【课堂活动】
任务一:朗读课文,翻译课文。
活动一: 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标出不会读、不理解和易出错的字词。用“ ”标出不理解的句子或你认为很重要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释文章意思,理解每一句的含义。
活动二:梳理重点知识
1.重点词语
(1)为人谋而不忠乎 (谋划 )
(2)传不习乎 (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3)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4)四十而不惑 (迷惑,疑惑)
(5)择其善者而从之 (跟从,学习)
(6)曲肱而枕之 (胳膊)
(7)博学而笃志 (忠实,坚守)
2.通假字
(1)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3.一词多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志同道合的人)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朋友)
学而时习之 (并且,顺接连词)
人不知而不愠 (却,但是,转折连词)
为人谋而不忠乎 (给、替)
(3)为
知之为知之 (是)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4)知
温故而知新 (理解,领悟)
不亦乐乎(愉快)
(5)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
4.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可以;以,介词,凭借。 今义:能够
(2)学而时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