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求恩》学案1
- 资源简介:
约4870字。
纪念白求恩 学案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关键语句,理清作者思路。
2.精读二三段,通过圈点勾画,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理解对比手法的恰当运用,体会精准恰当、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特色。
3.通过资料拓展,朗读背诵最后一句话,学习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质,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方法助读:圈点批注
圈点:古人读书的一种方式,在关键词句上加圆圈或点,表现语句精彩或重要等。
批注:阅读时把批语或注释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检查预习】
1.文体知识填空。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据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2.给加点字注音
晋察冀(jì) 殉职(xùn) 派遣(qiǎn) 狭隘(ài ) 极端(duān) 漠不关心(mò)
热忱(chén) 纯粹(cuì) 鄙薄(bò) 佩服(pèi) 拈轻怕重(niān) 麻木不仁(rén)
3.解释词语
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鄙薄:轻视。
不足道:不值得一提。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见异思迁:看见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麻木不仁:本意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这里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课堂活动】
任务一:默读文章,理清思路
活动1:默读课文,用横线勾画出领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等关键语句,理清作者思路,初步了解白求恩的人物精神。
独立画出关键语句,在课本上做批注,全班交流。
答案示例:中心句:第1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第2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第3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4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归纳各段要点如下:
第1段: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