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学案2
- 资源简介:
约7130字。
寓言四则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知识。
2.概括故事情节,理解寓意。
3.疏通文言文文意,感受古代寓言的魅力。
4.发挥联想和想象,训练发散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一、学习《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检查预习】
1.文学常识、文体知识填空。
伊索(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善讲寓言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寓言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启示。写法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2.给加点字注音。
雕像(diāo ) 庇护(bì ) 虚荣(xū) 赫拉(hè)宙斯(zhòu) 添头(tiān) 爱慕(mù)
3.把握词语
添头:指买东西时商家为促销而额外赠送给顾客的东西。
庇护:袒护,保护。
爱慕:因喜欢而向往。
【课堂活动】
活动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1.快读阅读课文,用几句话概括情节。
答案:赫耳墨斯到雕像者的店里了解自身的价值,他依次问了宙斯、赫拉和自己雕像的价钱,得到的结果是自己的雕像一文不值。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活动二:品析语言,把握主旨
默读读文本,思考问题: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表现他怎样的性格?
答案:“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爱慕虚荣的性格。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答案:想与地位最高的神一比高低,非常的自负。
3.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
答案:不一样。第一问是探询;
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
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
4.雕像者的三次回答,有何不同?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第一次用确数,第二次比较而言,只说概数,第三次不用数词,贬低得一分不值。
三次问答,构成鲜明的对比。赫耳墨斯心想对他会更尊重些,不料雕像者竟然把他算作添头,白送。两层铺垫,一个对比,揭示了寓意。
5.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答案: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