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学案
- 资源简介:
约3400字。
诫子书 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学习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2.理解内容和主旨,背诵课文。
3.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读书修身,静心养德,做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检查预习】
1.了解作者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号卧龙,谥号武乡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著有《诸葛亮集》。
2.交流背景
这篇文章作于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3.读准字音
夫君子之行(fú) 淫慢(yín) 励精(lì) 险躁(zào) 遂成(suì) 穷庐(lú)
【课堂活动】
任务一:朗读,读出韵味,读出情味
1.一读平稳深沉的语气。(想象诸葛亮在临终前面对着8岁儿子的复杂心情和殷殷期望来读这篇文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
2. 二读句中短暂的停顿。(出示停连的有关知识,语气助词“夫”和“也”字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以及读的时候声音应该拖长。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三读文末悠长的韵味。
老师范读最后一句: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生自由朗读。
4.自由背读。
任务二:疏通文意,理解大意
通过自由诵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在此基础上,积累文言词汇。
1.解释字词:
诫、书、夫、静、淡泊、明志、致远、广才、淫慢、励精、险躁、治性、年
与时驰、意与日去、枯落、多不接世、穷庐、将复何及
补充解释:
(1)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2)行:操守、品德。
(3)以:非淡泊无以明志 用来
(4)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2.重点句子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品行,是依靠屏除杂念和干扰来修养身心,依靠
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