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教学设计11
- 资源简介:
约3060字。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积累“并蒂、花瑞、菡萏、敧斜、慈怜、荫蔽”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3. 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描写荷叶护红莲来表达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反复诵读、自主研读和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 引导学生品味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力和生动的描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感受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培养学生感恩母亲、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2. 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理解荷叶在雨中保护红莲的情景描写,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2. 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如何将对母亲的情感寄托在荷叶与红莲上。
(二)教学难点
1. 领悟文中“心中的雨点”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在面对生活困境时母亲给予的精神支持。
2. 引导学生将对母爱的理解内化为自身的情感体验,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表达对母亲的爱。
三、教学方法
1. 诵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美和情感基调。
2. 情境教学法:创设雨中荷叶护红莲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3. 问题引导法: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探究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技巧。
4. 读写结合法: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仿写借物抒情的段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展示一组荷叶与红莲的精美图片,播放轻柔的雨声背景音乐,营造出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在这样的情境下,你们会联想到什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2. 教师充满感情地说:“在雨中,荷叶为红莲撑起了一片晴空。在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个人,她总是默默地为我们遮风挡雨,她就是母亲。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荷叶•母亲》,感受那如荷叶般伟大的母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注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词。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读音错误。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并蒂(bìng dì)、花瑞(huā ruì)、菡萏(hàn dàn)、敧斜(qī xié)、慈怜(cí lián)、荫蔽(yīn bì)。教师正音并简单解释重点字词的含义。
3.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思考:文章围绕荷叶和红莲写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概括出作者先写自家院子里莲花盛开的景象,再写雨中红莲被荷叶保护的情景,最后由景及人,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
4. 全班齐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整体情感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