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设计4
- 资源简介:
约4360字。
《喜看稻菽千重浪》
教学目标:
1.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
2.梳理四个小标题的主要内容。
3.概括文中选取的典型事例,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4.理解并感悟袁隆平的高尚品质与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概括文中选取的典型事例,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并感悟袁隆平的高尚品质与精神境界。
导入:
被人们称赞为“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袁隆平说他的两个梦是“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尽管袁隆平已离我们而去,但他以赤诚之心不断地研究杂交水稻的精神却值得我们继承并发扬。“喜看稻技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袁隆平的人物通讯,看看作者是如何介绍这位国民英雄的。
一、 初步感知
1.快速浏览文章,梳理情节和人物品质,完成下列表格。
2.
4.
不难发现,本文是围绕袁隆平院士展开的,这样的文体叫做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
人物通讯的分类:
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这样三种类型:
传记式: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现在也很常见。
群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2. 一篇好的人物通讯,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会产生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本文作者是怎样使袁隆平真实地“站立”在我们面前的?请同学们自主合作探究。
① 刚才梳理可以得到,选取了一些典型事例,体现了袁老宝贵的精神品质。
② 通过细节描写,真实且细致地刻画了袁老的形象。
知识链接:细节描写
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使人物形象真实,内容丰富充实,主旨鲜明突出。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