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学设计56
- 资源简介:
约4180字。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 9 课的一首词。这首词是李清照后期词的代表作,充分地体现了李清照“豪放”的词风,全词以“声声慢”为题,通过写落叶、飞花、秋风等意象,表达了词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怀念。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李清照的词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她的后期词可能不太熟悉。他们对于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教学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词的内容和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
1.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学习这首词,学生可以学习到李清照的语言艺术,如何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
2.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学生可以通过对词中意象的解读,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
3.审美的鉴赏和创造:学生可以通过欣赏这首词,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类似的诗词。
4.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首词,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尝试将其传承下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深入理解词的内容和意境,掌握李清照的语言艺术。
难点:理解词中的意象,提升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词的内容和意境,讲解李清照的语言艺术。
2.讨论法:引导学生对词中的意象进行解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声声慢》的古筝曲,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随后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成就,为学生背景知识铺垫。
李清照(1084-约 1155 年),号易安居士,生于南宋时期的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是我国杰出的女文学家,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她的词作情感丰富,形式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词中之冠”。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其父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18 岁时,她嫁给了太学生赵明诚,两人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然而,靖康之变后,她和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大部分珍藏文物。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独自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漂泊,度过了凄苦孤寂的晚年。
李清照的词作主要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多描写悠闲生活,爱情生活和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