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词语积累》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约9560字。
第八单元
单元分析
教材分析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是语文新课标中“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在教材中的具体落实。教材内容分为两大板块:一是三个有内在关联的学习活动,二是作为学习资源的语言学家关于词语的一组论文(节选)。因为不是文本单元,本单元的处理方式,既不能像教课文一样去挖提研读,又不能只是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放羊式”阅读,不加指导、一味地讲授概念、圈画要点等简单灌输的形式,肯定也不可行。首先要读懂教材的思路,理清三个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第一个活动是丰富词语积累。一方面要学习历代流传下来的言简意赅、有固定意义的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和歌后语等;另一方面要关注现实,留心伴随着日新月异社会生活产生的各类新词语,包括网络用语。运用家族式梳理的方法,会使得积累的效果更好。第二个活动是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第三个活动是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三个活动任务,各有侧重,第一个提示词语积累的方法和路径,第二第三则是学习古诗文和现代文时积累词语的注意要点。这说明不能完全脱离阅读文本,临空蹈虚地讲知识积累,语文学习如果光谈有关学习方法的知识,那一定收效甚微。其次要充分利用好“学习资源”。吕叔湘、朱德熙、张志公、王力、叶圣陶、尘元(陈原)都是著名语言学家,他们论述词语的文章很经典,所举例子和所讲语理值得琢磨。学习“古今词义”可联读《语言的演变》,《词义》丰富的例子则有助于理解“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如果简单地只布置不落实,那是很大的浪费。建议根据学生基础事先阅读,做好笔记,提出疑问,教师解疑答间.
高一学生经过将近十年的语文学习,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积累”。应该说,本单元涉及的固态知识,学生并不陌生;以此产生的知识链条,学生已很熟悉。从单元教材本身而言,所列三个活动内容以及阅读材料,学生基本没有理解障碍。这是设计本单元教学时应该有的清醒认知。
但是,“学得”和“习得”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不仅仅是让学生具备知识储备上的逻辑体系,更要求学生能够自主或者在教师的带领下达到由“学得”向“习得”的迁移。知其然,以便知其所以然。从这一点而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才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编排和教学设计的重心。
所以,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是熟悉的,但是没有熟习;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兴趣因内容的浅显和零碎可能不高,可能会产生“学与不学”没有多少区别的错误认知。
本单元以“语言家园”为人文主题,隶属“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旨在通过学习,了解汉语词语的特点,通过多种方式积累词语;学习辨析词义的方法,把握词义变化的规律,认识古今汉语的联系和差异;结合词义特点,探究语言表达中词语选择的艺术,提高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丰富词语积累,把握古今词的联系与区别,辨析词义,在具体语境中准确使用词语。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会将词语分类,并用不同方法积累词语;用联系比较的方法辨析古今词语的变化;能够分析和理解用词的准确、鲜明、生动性。
3.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对词语的理解感悟与审美能力,理解词义在具体语境中的美,并学会运用。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会用不同方法积累词语,培养对汉语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会欣赏汉语语言的美,并能理解和运用,体悟蕴含其中的文化。
教学重点
1.探究积累词语的方法,关注词语的新发展。
2.学习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3.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掌握词义并能准确使用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