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培优班复习:语言文字应用练习题
- 资源简介:
约38490字。
2025年高考语文培优班复习《语言文字应用》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24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金秋时节,层林尽染,树叶有的变红,有的变黄。秋天树叶的色彩为何如此绚丽?这其中有什么奥秘?
这要从人眼对颜色感知的原理说起。( ),实际上人眼是对物体反射光线的识别。植物叶片里的叶绿素吸收蓝光、红光的能力很强,当阳光照到叶片上时,蓝光、红光被吸收,绿光一黄光波段的光被反射出来。人眼对绿光最敏感,所以在人眼里,( )。
秋天到来后,叶绿素的降解使得叶片吸收蓝光和红光逐渐减弱,叶片中残存着叶红素、叶黄素开始起主导作用。叶红素、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绿光,照在叶片上的黄光、橙光和红光则被反射出来,人眼所见便是黄橙色或红色的树叶。
植物生长中充满了生存智慧。众所周知,( ),并将合成的有机营养输送给树木,以供其生长繁殖。当天气寒冷时,叶片里的水分会结冰、细胞结构会被破坏,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叶片表面的蒸腾作用还将进一步降低树木的温度。因此,为了生存,植物进化出更敏锐的机制,植物体内的光敏色素和隐花色素会根据一天内的光照时长和温度来感知气候变化。秋天到来,白天逐渐变短,温度逐渐变低,光敏色素和隐花色素就会向植物发出信号,随之,植物会迅速合成一种叫作脱落酸的植物激素,可以降解叶绿体及其中的叶绿素,将它们转化为可以运输的有机营养物质返还给枝干;同时,促进叶柄基部逐渐形成离层,降低叶片与母体的连接强度,准备脱落。
值得注意的是,“岁寒三友”中的松树青绿挺直,无需落叶也能度过秋冬,这是因为松树叶片的构造能抵御蒸腾作用带来的降温,还能合成大量抗冻剂抵抗细胞结冰。而南方气候较温暖,树木更是四季常青。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加点处“岁寒三友”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C
A.掩着耳朵去偷铃铛,这个想法真是太“巧妙”了。
B.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是“过人头”了。
C.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
D.有的放矢的态度中的“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2)文章首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3)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第四段中所说的植物的“生存智慧”。
(4)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5)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题要点:(1)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用法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正确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中相关语句表达特点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相关段落内容的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段落,结合具体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4)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商代甲骨文中就有“龙”字,作:
显然,第一形为“龙”的“真实”状态的描绘,而后两形尤其是第三形,已经同“龙”字的繁体字“龍”①_____。然而,这“龙”在今天咱们的生活中可无法见到,于是,关于“龙”究属何物,说法纷纭,②_____。
最常见的说法是古人替蛇装了几只脚,称之为“龙”,是一种神话中的动物;也有人据古书“马八尺以上为龙”,认“龙”为一种良马;因传说中的龙“能水”而怀疑它是河马,更加有人据龙的鳞认为是鳄鱼,甚至有人认为龙即恐龙。以上种种看法虽然不一,但一致认为龙是一种动物。
也有人认为“龙”与“虹”音近,甲骨文有“虹”字作: 于是认为龙即虹;更有人认为“龙”字音与“松”相近,龙皮与松皮亦有相似之处,于是把这龙认作了松。
上述种种对龙的解释,无一足以使人③_____,但随着学者对龙的研究的深入,已经可以初步确定,龙是一种动物类型的图腾,与一般图腾不同的是,现实世界并无真正的龙。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