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00字。
《千秋遗爱在人间》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2.了解诸葛亮为国爱民、廉洁奉公、严以律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
3引导学生深深体会诸葛亮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陶冶自己的情操。
目标重点
1.学习游记散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2.品味语言,了解诸葛亮的高尚情操和对后人的影响。
一、导入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心念武侯,高山仰止,因他是智慧的化身,是忠义的表率。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思绪,穿越变幻的时空,拜谒神灵的武侯调,认读厚重的碑碣;在映阶的碧草旁驻足,在舒卷的史卷里静思,在参天的翠柏中抚慰武侯的英灵……
二、诸葛亮简介
走近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建安二年(197年),其父诸葛玄病逝。此后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甫吟》这首古歌谣。
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并常将自己比作管仲、乐毅二人,很想干一番大事业。此外,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一个“隆中对”,精辟透彻地分析了当时的局势,刘备豁然开朗,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以后诸葛亮帮助刘备联吴抗曹,历经百战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建立了蜀汉,定年号为“章武”。之后刘备进攻孙权,但由于刘备指控失当,蜀军损失惨重,丢掉了四万多人,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也损失殆尽。刘备遂逃往白帝城(今四川奉节县东)。夷陵惨败,使刘备愧恨交加,加上军旅劳顿,积劳成疾,刘备一病不起,留在白帝城。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托付后事。不久,刘备在永安宫病逝。太子刘禅即皇帝位,史称后主。后主封诸葛亮为武乡候,又兼任益州牧,政事事无巨细,都由他决定。
诸葛亮辅政后的第一件大事是恢复和孙吴的联盟。减轻了东顾之忧。外交上成功,为诸葛亮集中精力整顿内政、平定南中叛乱,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后来的平叛中,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终使其诚心归降,任命他为官吏。
诸葛亮派人在南中地区推广汉族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倡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后来这里成为蜀汉政权比较稳定的后方和财政收入来源地。诸葛亮在世时,南中地区一直比较安定,这与诸葛亮善于调整民族关系是分不开的。
诸葛亮平定叛乱后,整顿军备,练兵习武,等待机会大举北伐曹魏。五次北伐未果,诸葛亮积劳成疾。一病不起,最终病死在五丈原军中,终年54岁。诸葛亮遗言死后要葬在汉中的定军山。依着山形建造坟墓,墓穴只能容纳棺材就行,穿着平时的衣服,不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