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5(25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9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2/7 21:05:3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
  • 下载点数: 6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学案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梳理探究《修辞无处不在》学案.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表达交流《美的发现——学习抒情》学案.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表达交流《想象世界——学习虚构》学案.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表达交流《写景要抓住特征》学案.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表达交流《直面挫折——学习描写》学案.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单元第3课《囚绿记》学案2.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第4课《采薇》学案.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第4课《氓》学案.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学案1.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学案2.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第7课《短歌行》学案.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第7课《归园田居其一》学案.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第7课《涉江采芙蓉》学案.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学案1.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学案2.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学案1.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学案2.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9课《赤壁赋》学案1.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第9课《赤壁赋》学案2.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4单元第12课《我有一个梦想》学案1.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4单元第12课《我有一个梦想》学案2.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4单元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1.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4单元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2.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梳理探究《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学案.doc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梳理探究《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学案.doc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善于多角度发现美、感受美。
  2.学会抒情的两种方法。
  学习过程:
  一、话题探讨:
  1.美是什么?
  教师导语:美是一种感觉,美是一种心态,美的东西很多,需要人们去发现,去认识。不同时代的人、同一时代的不同人,对于美都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理解。浩瀚无边、气势磅礴的大海美,晶莹剔透的露珠也美;高山的险峻美,石子的光滑也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繁华的都市美,茅草屋篱笆墙牧童樵夫恬静的山村也美。
  2.你的心目中,什么是美呢?
  预设各种可能:
  美是一种潮流,美是一种时尚。
  美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对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有“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的赞美诗句,对唐明皇的贵妃杨玉环大诗人白居易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名句。
  美,是一道波,在心头滑过,从触觉进入心灵;
  美,是一朵花,在眼前绽放,从视觉进入心灵;
  美,是一首歌,在耳际萦绕,从听觉进入心灵;
  小结:美离我很近,却无法触摸; 美离我很远,却似乎又离心灵很近。既然美是这样的,我们就要捕捉美,创造美。方法之一——学会抒情。
  二、学习抒情
  学习设想:
  对学生来说,抒情的关键在于把情感融化于具体的形象之中。或寓情于事,如“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好,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不言惜别而惜别自见;或寓情于景,
  ……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掌握景物写作的内容、写作的角度、写作的技巧等。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能力。
  3、能把学到的写景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学习重点】目标1、3
  【学习方法】探讨法、练习法
  【知识链接】:景物描写方法论。景物描写,就是描写人们生活环境中的自然景物和社会景物。在记叙文中不仅有大量的写景为主的文章,就是以写人写事为主的文章中,为了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反映事件的面貌,也常常写景。上乘的景物描写应当是情趣盎然,耐人寻味的,也是个性鲜活的。当然景物描写也是有一定具体方法可循的,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方法,并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是可以写好景物的,这里只介绍常见的几种方法,供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抓住特点,准确描画
  写人要有个性,写景要有特色,要想给人独特鲜明的印象,就必须突出该景物的独特之处。可以说,这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
  任何一个景物都是许多物象构成的,但我们不能将它们从头到尾、不分巨细地全部描写出来,而要抓住该景物的独特之处加以描写,这样,才能避免“千景一律”的弊端,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比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中所写的三个“峡”就各具特色,毫无雷同;瞿塘峡雄奇、险峻,巫峡奇丽秀美,而西陵峡则突出它的险恶。
  这是景物本身的特征。无论从哪个角度着眼,我们都不能违背这一基本特征。如果有谁把瞿塘峡写成秀美之峡,而把巫峡写成险峻之峡,这就有悖于事实,也就无法叫人接受了。
  要抓住特点,就要对景物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景物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同学描写的景物,之所以大同小异,甚至雷同,主要的原因是作者对所写的景物没有认真细致的观察,不善于通过比较的方法去发现和抓住事物的特点。而成功的有特点的景物描写,则都是作者对所写景物进行了艰苦细致的观察和反复比较的结果。
  二、确定观察点,选择观察角度
  ……
  《囚绿记》导学案
  [导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的身世,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
  (2)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囚绿的经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品味本文淳朴清丽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 通过朗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复述作者囚绿的经过,达到把握全文整体脉络的目的。
  (2) 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文,使学生能够自主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思想和情感目标:
  (1) 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深沉的爱国情感。
  (2)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学习重点与难点]
  1、学习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由“爱绿”到“囚绿”再到“释绿”的情
  感的变化。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鉴赏方法。
  2、学习难点:让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达
  到思想上的升华。
  [知识链接]
  1、介绍作者:陆蠡(li)
  (1)解释读音:蠡字是多音字,读二声时,是瓢,贝壳的意思;用于人名时读作三声。如范蠡。
  (2)作者简介:
  陆蠡,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现代散文家、翻译家。生于1908年,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1942年死于日寇酷刑之下。代表作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
  陆蠡可以说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出色的散文家,他不仅文章写的优美,而他的人品更是受到很多作家的高度评价。
  (3)其他作家的评价:
  巴金老人在回忆陆蠡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 同他谈话 “ 仿佛
  ……
  《修辞无处不在》导学案
  【三维目标】
  1、使学生树立“大修辞”观念,不把目光局限在一些修辞格上。
  2、从语言的三个层面(语音、词语、句子)分别设计活动,把众多的修辞格和修辞手段串联起来,达到知识系统。
  3、为作文增添文采创造条件。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调整语音的手段,锤炼词语的妙处,学会更恰当地选用句子。
  【教学难点】
  把修辞知识迁移到实际运用中。
  【学法】
  探究法 讨论法迁移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知识链接】
  一、“语音修辞”,主要是从语音的调配上所进行的修辞活动,可以造成语音上的整齐与和谐,形成一种节奏回环往复的旋律美。常见的修辞格比如排比、反复、顶真、对偶,以及叠音词、联绵词的运用、古典诗词中的平仄相间、押韵等都属于此类。这一类的修辞活动主要见于诗歌和一些抒情性的散文中,可以通过分析一些古典诗词,体会其中的音乐美。
  二、“词语修辞”,着眼于词语的选择和搭配,类似于古人的“炼字”。“炼字”应属于比较典型的消极修辞。可以引导学生平时注意搜集这样的例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丰富自己的文采。
  三、“句子修辞”,着眼于句子的选择。比如长句和短句、肯定句和否定句、整句和散句、顺序句和倒装句、主动句和被动句、陈述句和反问句等,各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各有不同的适用场合,如果你的选择适合语境,就会造成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这样的句子在以前的教学中都学过,这里就是要唤起学生的记忆,系统复习一下。
  1、大部分辞格是横跨几个层面的,像“排比”句,从语音上来说,有一种整齐匀称的美感;从句子组合的角度讲,这又是运用了整句,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
  2、任何一种修辞手段,必须受到上下文的约束,如果与上下文所设定的语境不符,即使辞藻再华美,用词再巧妙,也只能成为败笔。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