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学设计(13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2/27 9:02:4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
  • 下载点数: 6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10课+游褒禅山记+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12课+我有一个梦想+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1课+荷塘月色+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2课+故都的秋+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3课+囚绿记+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4课+《诗经》两首+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5课+离骚+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7课+诗三首——短歌行+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8课+兰亭集序+Word版含答案.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9课+赤壁赋+Word版含答案.doc

  荷塘月色
  【教学目标】
  1.欣赏作品在景物描绘上表现出来的高超语言艺术,领略作者为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而采用的独到的创作技巧。
  2.联系作者的人格特征以及作品创作背景,结合对作品内容的体会,正确理解和把握创作动机和思想意旨。
  3.解构与综合相结合,从整体的高度把握全文的结构脉络,剖析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质。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领略荷塘月色的美。
  2.引导学生感受荷塘月色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通感、化抽象为具体等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教师点拨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梳理文章层次结构,理清思想脉络,归纳各部大意。
  2.循着作者的行踪,以游荷塘的心理变化为线索,把握写作思路和抒情结构。
  教学过程:
  一、各自默读(限时5分钟)
  二、播放课文录音或指名朗诵。(事后校正语音失误及评解朗读情感的技巧把握)
  三、作者生平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出生于江苏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小知识:绍兴是教育家蔡元培、文学家鲁迅、开国总理周恩来、秋瑾的故乡)自幼随家迁居扬州,故又自称“我是扬州人”。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主义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2年发表长诗《毁灭》而引起文坛关注,1924年出版了诗和散文集《踪迹》,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奠定了他作为杰出散文家的基础。27岁出任清华大学教授并任该校中文系主任,在古典文学、语文教育、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领域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和建树。1948年拒绝食用美国“嗟来之食”的救济粮而在贫病交加中倒下了,年仅50岁,“宁愿饿死,也不去领美国救济粉”的气节被毛泽东誉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别了,司徒雷登》)。
  四、层次结构梳理与讲读分析:
  [教师启发]:在深入理解文章之前我们先来对全文进行一个解构,从层次的角度归纳文章的各部分内容大意,以便以后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做一个铺垫
  ……
  囚绿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散文。
  b.指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明确对“绿”的感受和理解。
  c.了解象征手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2.能力目标
  a.品味关键句,理解文中“绿”的象征意义。
  b.了解背景,明确作者的情感以及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精神的赞颂。
  3.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的情感以及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精神的赞颂。
  二、教学要点
  品味关键句,理解文中“绿”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的情感以及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精神的赞颂。
  四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一、用《故都的秋》导入本文。
  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刚刚欣赏了北国的秋色,在饱尝了故都的秋味之后,大家一定意犹未尽,对于北方的风光,还恋恋不舍,尤其对于北京这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还有很多期待。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篇同样是描绘北平景色的文章──《囚绿记》,体会一下作者深沉的“爱绿”之情。
  二、出示关于“绿”的诗句和图片。
  三、与陆蠡相识
  课件展示:   
  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抗日烈士。散文集有《海星》《竹刀》《囚绿记》等,其特点是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文笔凝练、质朴、蕴藉而秀美。译著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等。他也曾写过许多短篇小说,给人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命,更有力量,更有希望和鼓舞”。
  陆蠡是一位对生活极为严肃认真的老实人。1942年4月,陆蠡工作的上海文化生活社被抄,为了追回书刊,他亲自去巡捕房交涉,结果被日本特务机关秘密杀害。据说日敌问他赞不赞成伪府,他回答不赞成。问他对于大东亚的看法,他认为一定失败。正是这种民族的骨气,坚定的信念,使他的散文贮满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李健吾在《陆蠡的散文》一文中说:“生命真纯,节奏美好。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
  思考对“绿”的感受,同时积累关于“绿”的诗句。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作者的情况,自由发言。 创设情境,感悟诗词中的绿意。借助对作者的了解把握文章的情感。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学目标】
  知识教育目标
  1.在初中学习过的议论文写作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弄清观点和材料 的关系。
  2.初步了解演讲辞的写法。
  能力训练目标
  寻找并借助承递性的词句和过渡句段,明了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逻辑关系。
  德育渗透目标
  了解马克思一生的伟大成就,学习他为全人类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本文教学重点是全文的结构层次,通过寻找承递性的词句和过渡性句段,把握全文结构特点。  
  2.本文难点是分析“讲话”所循的思路,理解其层次结构,弄懂各部分、各层次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采用讨论法解决。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简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加点部分板书,下同)这篇著名的马列主义文献是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写的。
  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诞生在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律师的家里。1844 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从此,“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1883 年3月14日,马克思——这位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心脏停止了跳动。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亲人们为马克思举行了葬礼。葬礼简朴、庄严,参加人数不多,但他们身后却站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安葬这位伟人的时候,与他一生并肩战斗的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一篇极其重要的讲话。他满怀无产阶级革命深情,论述了马克思对全人类、对全世界无产者所作出的丰功伟绩,赞颂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沉痛悼念。
  二、让学生默读全文,要求按悼词要点,述其哀、赞其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