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10个字。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体会写作技巧。
2.能感受作者心情,明确作者写作意图 。
3.提高品味,欣赏作品的语言特色。
4. 体会课文所描写的情境展开想象,用拟人的手法描写自然景物。
5. 激发 提高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1.感受作者心情,明确作者写作意图。
2.提高品味,欣赏作品的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 明确写作技巧
导入: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我们已经欣赏了朱自清笔下春的欣欣向荣,勃勃生机,感受到了老舍笔下的济南冬天的温晴,今天只要你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 丰富的想象,走进山林,走进山涧跟李汉荣到山中访友.
(板书课题)
一、整体感知课文
(生朗读课文,师提问:)
1.你们跟着李汉荣去山中访友了,他访到朋友了吗?(访到了)
2.他访问到了什么样的朋友?(如古桥 树林 山泉 小溪 白云 瀑布 落叶 小花 阵雨 蚂蚁 归鸟等)
(师找生回答、师评析)
二、揣摩探究课文内容,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教师点拨指导评析
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提问:
A.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因为作者热爱大自然,把大自然的景物当成自己的朋友)
B.他访问到了朋友,称他们为“我”的知己,“我”的老朋友,“我”的朋友,那么作者对朋友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对朋友说话的有:古桥、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见板书画横线的景物) 做的有:将自己融于自然之中;将自己变成一株树捧;石头;拾落叶;采小花;躲雨;捧蚂蚁;看归鸟]
C.设置情境,将自己融于自然之中,作者对朋友说了话,如果你们是作者的那些朋友,你们会说什么?
(二人对话练习)答案不求一致,只需符合情境,教师评出最佳小组,掌声鼓励.
2.品味语言特色
课文如此吸引人还因为它有很多精美的词语和句子,令人余音缭绕,下面请你们找出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说出其原因.(举例:走出门,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早晨好清爽!心里的感觉好清爽! 理解:写出了天气的晴好,人心情的舒畅,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