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80字。
《论语》八则教案(一)
苏教版的《论语》八则,在教学之前,学生大都耳熟能详,若仅是为了背诵默写,那十分钟就可以解决。果真如此,岂不是糟蹋了《论语》?基于这个思考,本教案力求通过师生对话,引导学生因这八则而走近孔子,喜欢《论语》,与圣贤为友,与经典为友。
教学环节:
①猜谜导入;②说说你所知道的孔子;③文本阅读;④谈谈对八则语录的理解;⑤你还知道哪些孔子语录;⑥说说你眼中的孔子形象;⑦教者总结《论语》的影响。
教学过程:
1、导入:
请猜一个人。他的身高有二米二一,只比姚明矮五厘米;他是美食家,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是司马迁的精神偶像,是世界文化名人;他离开这个世界后的十年,西方的苏格拉底才呱呱坠地……(初中学生,首先是兴趣)
2、由孔子过渡,请学生说“你所知道的孔子”。
生: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生:他属于国家级“特级教师”,有弟子三千,可谓桃李满天下。
生:他学问渊博,但却谦虚谨慎,学而不厌。
生: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五十五岁开始“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想起来,就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生:前后十四年,颠沛流离,无怨无悔。他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师:是的,公元前484年,当疲惫不堪的孔子回到家乡时,他已经六十八岁。六十八岁本该是个颐养天年的数字,可是伟大而睿智的他,生命的烈火仍在熊熊燃烧。返回鲁国的孔子,继续整理文化典籍,同时大规模开展教育事业。今天,当我们翻看《论语》,我们找不到孔子的满腹牢骚,自怨自艾。这也正是他让无数后人景仰的原因。
3、回归文本。
①先朗读,后正音。(让学生摇头晃脑起来)
请两同学比较阅读,然后小结注意点:若句中有语气词,读时要稍带拖腔,语调厚重,不能轻而飘,否则就没有了回味的余地;若句中没有语气词,读时则要坚决果断。
教师范读后,学生再读。
②请同学说八则语录的主要内容。
③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这八则语录的理解,或者就你最有体会的一句话说说你的见解。(本课重点)
生:我觉得第一则第一句最重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首先告诉我们你要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一个人只有当他认为学习是最快乐的事情时